人生的三次觉醒,认识自己,修炼自己,善待自己

同化
笑着说爱让人疯狂,哭着说爱让人紧张,忘不了那个人就投降。

常观己心,莫向外求。


王阳明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人生海海,复杂繁芜,但万般根源,皆藏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


正确认识自己,潜心修炼自己,从容善待自己。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这三次觉醒,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1


认识自己


《淮南子》中写到:“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见自己的眼角。由此可见,人这一生,最难的就是认清自己。


想起这样一则故事:


有只老鼠,整日寄居在佛塔顶上,受人叩拜,食用贡品,并为此志得意满。


有一天,一只饥饿的野猫闯了进来,将它死死按住。


老鼠叫嚣:“人人都向我叩头,你居然如此不敬?”


野猫却轻蔑一笑:“大家拜的是佛祖,和你有什么关系?”


老鼠一惊,可为时已晚,下一秒便葬于野猫腹中。


生活之中,许多人总是高估自己:错把平台当本事,总贪天功为己功。


但事实上,盲目自信必然致败。唯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在人生中免入歧途。


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曹参接任。


众人拭目以待,期望他能有一番崭新的作为。


却不想,曹参只知“因循守旧”,所有政策、安排,均沿袭萧何的做法。


汉惠帝心有不满,当面质问其缘由。


曹参却并未直言,而是反问:“陛下自以为比高祖皇帝如何?而臣与萧何相比又如何?”


皇帝嗔怒:“我岂敢与先帝相比!”


而后,又不假思索地说:“你自然也不及萧何!”


曹参闻言,娓娓道来:“高帝与萧何共定天下,朝政清明,百姓安乐。您与我只需继承原来的章法,便可安邦定国,又何必节外生枝呢?”


汉惠帝顿悟,对其赞叹不已。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别人,只是聪明。看透自己,才算智慧。


当一个人悟透了自己,便能扬长避短,找准定位,在前行之路上,走得平稳踏实。


图片


2


修炼自己


《菜根谭》中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意思是:蛰伏许久的鸟,必能飞得更高。最先开放的花,定然谢得更早。


花鸟的精彩,尚且离不开时间的沉淀;人生的成就,更需要在经历中淬炼打磨。


战国时期,苏秦游历各国,希望能一展抱负,缔造伟业。


他一连向秦王上书十几次,却始终杳无音讯,最终只得狼狈而返。


到家以后,迎接他的是一片冷嘲热讽:


妻子冷眼相待,一言不发。嫂嫂更是处处为难,甚至连饭都不给他吃。


但苏秦并没有抱怨,他深知只有修炼自己,功成名就,才能改变局面。


于是,他翻出《阴符经》,日夜参修,勤加揣摩,精研纵横之术。


夜深困怠,便拿锥子狠扎自己,就连鲜血流到脚踝,也咬牙硬撑。


三年以后,苏秦再度出山,四处游说,最终合纵成功,身挂六国相印,无限风光。


《诗经》有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一个人只有如骨器般不断切磋自己,像玉石般反复打磨自己,才能抵达人生的至高境界。


有个著名的“竹子定律”:


竹子用了4年时间,仅长了3cm。可从第五年,每天的速度便是30cm,六周时间就长了15米。


其实,前四年它并未停歇,而是在昏暗的地下破土扎根,汲取养分,最终才“一步登天”。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自我积累、修行的过程。


知识需要积贮,技术需要研习,感情需要沉淀,心智需要磨炼。


一个人只有熬得住艰辛,下得了功夫,才能成得了大事,享得了长远。


3


善待自己


苏轼在《蚁附于芥》中,描写了一则趣事:


一只蚂蚁低头赶路,却不想被一盆突然泼出的水,冲了起来。


慌乱之中,它爬上一根小草,无助飘荡,满心绝望。


可没过一会儿,积水悄然退去,蚂蚁竟就此顺利脱困。


蚂蚁如此,人生亦然。


世事无常,起起落落。一味执拗自苦,多半于事无补。


倒不如善待自己,顺其自然,反而能柳暗花明,在不经意间迎来转机。


作为清朝一代名臣,左宗棠声名赫赫。


可回溯他的人生,40岁前,竟近乎失意潦倒,一事无成。


出身书香门第的他,4岁启蒙,15岁参加府诗,20岁成功中举。


但此后6年,即便他日夜苦读,3次会试均不及第。


此时的他,深刻意识到强逼下去,也只会徒劳,便索性放过自己,彻底退出会试。


卸下精神枷锁后,左宗棠的人生,反而豁然开朗。


他充分研判自身情况,定下了“教书、种田、绘图”三个新方向:


他凭借自己积累的学识,为达官贵人家的子弟教学,以此养家糊口。


他顺应当时“经世致用”的潮流,通过种地,来熟悉对社会和民生有用的实务。


除此之外,他遍览专著,绘制清朝国家地图,并将自己军事地理的研究心得撰写成书。


有了这些专业经验的傍身,左宗棠很快赢得了一批理念相同的重臣青睐,并通过推荐,成功入朝为官。


律禅师曾说:“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随心而动,无谓强求,才是最精妙的为人处世之法。


试着善待自己:该放下的放下,该看开的看开,该转弯的转弯。


失去的一切,会在冥冥之中,以另外一种方式悄然归来。


佛经有言:“常观己心,莫向外求。”


人这一生,就是在自我探求中,逐步觉醒的过程。


认识自己的局限,修炼自己的本领,放下自己的执念。


往后余生,在生活的修道场中,由内出发,向上成长,活出一世通透。

发表于:2022-11-27 11:15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