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是湖南衡阳的一个小村庄,溪水潺潺,山野花香,景色宜人。村里有个十分特别的女人——王婆,她年纪并不大,才四十多岁,只是辈分比较高。在我们那里,奶奶叫做“婆”,她跟奶奶同一辈,娘家姓王,所以大家都叫她王婆。
那个年代物资相对匮乏,村里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买肉吃,鸡下蛋也要卖了换钱,所以当时鸡就是农家的宝贝。
王婆家的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她除了卖鸡蛋还会留些给自家人吃,一段时间要上镇里买一次猪肉,再普通的食材,到她手里便能做出百八十种花样,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她也不像别的妇女那样,爱围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她有空就在家织毛衣,做鞋子。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饭桌上铺着浅红塑料格子布,用空酒瓶插上一把田间地头随手采的野花,农家的土砖瓦房经她的手这么一收拾,就格外与众不同。
王婆也是村里公认的贤惠人,会做饭,会算账,人和气,红白喜事村里人都爱请她帮忙。她从不与人生口角,就这样的一个妇道人家,那时候却办了一件让村里大老爷们儿刮目相看的大事。
记得那年冬天,格外冷,风刀子似的呼呼地刮,村里老是停电,一入夜,鸡鸭归笼,牛羊入圈,村里人都早早吃罢夜饭钻入温暖的被窝。
第二天凌晨,村东头的快嘴婶,从床上爬起来趿拉着鞋子蓬着头发就去喂鸡,结果却惊奇地发现,自家的鸡鸭都不翼而飞了,地上只剩下一地鸡毛。
快嘴婶一嚷嚷,村东头四五户人家发现自家的鸡鸭也不见了,村西头的几家鸡鸭都在。
村里人聚在村口的大枫树下议论纷纷,有人说村东头的鸡鸭都被偷了,西头的也保不住,贼肯定会再来;有人说村里的狗也没叫过,肯定用了迷狗药。
还有人说听说某某娘家村里也被偷了,是一帮二流子干的,还带着刀子,有人半夜起夜碰上了,被扎了一刀,好吓人;还有人跑去镇上的派出所报案,镇上派出所的同志来看了一下,问了一下情况就走了。
村里顿时人心惶惶,第三天派出所的同志来叫各家去领丢失的鸡鸭,说是找到了。大家欢喜地直奔镇上的派出所,才发现王婆和她老公还有儿子都在派出所。所长说鸡鸭能够找到多亏了你们村的王秀花,这是王婆的大名。
原来偷鸡贼把村东头几家的鸡偷了个干净,在镇客车站想偷偷赶早班车拉到省城去卖掉。没料到天没亮就在车站就被王婆一家三口逮了个正着,这俩人趁着天蒙蒙亮看不清,撇下东西撒腿就跑了。
大家都奇怪,一百多只鸡被抓走咋叫都没叫一声?王婆咋知道偷鸡贼一大早就会在这里搭车?
王婆笑笑说:“长年养鸡,连这都不晓得?半夜鸡睡得迷迷糊糊的,一手托住鸡肚子另一只手抱住鸡背,鸡乖得狠,一声都不会吭。
偷这么多只鸡,不可能就近销赃,肯定这两天着急送到省城餐馆卖,而且做贼心虚,怕人发现,一定会起五更摸黑搭早班车。”
王婆的儿子眉飞色舞接着说:“我和我爸听我妈的吩咐这两天在车站守着,今儿一大早,天还没亮,我看到这俩家伙抬着一大筐,里面“嘎”地一声,这不是我家绿头鸭的声音吗?嘿,错不了!”
村里人都夸王婆料事如神,说这下贼不敢再来了吧?王婆微微一笑:“贼大胆,贼大胆,做贼不空手哇,不过我非得想个法子把这两个贼抓住不可。”
三天过去了,太平无事。第四夜里,月黑风高,半夜,寂静的小山村“咚”地一声,紧接着,传来“抓贼啊,有人偷鸡……”的大叫声,“唉哟……”似乎有人摔倒了,整个村子霎时人叫狗吠,人们从热被窝爬起来,打着手电,随手操起棍子,扛起锄头朝事发地奔去……
“快,贼在池塘那边……”,“莫让他跑了……”经过一番围追堵截,把两个偷鸡贼堵在了池塘边,两个家伙面对逼近的人群,慌不择路,仓皇四顾,竟一转身“扑通”跳进了池塘里,这下村人傻眼了,有人朝池塘里扔石头,想逼他们回头,无奈两个贼在水里冻得发抖就是不上来。
“快,回去把你的网拿来”,王婆一声令下,她那高大健壮的儿子,立马飞奔回家驮来了鱼网,这种是池塘里捞鱼的网,撒开面积并不大,两边却绑着两根长竹篙,平时用来捕小鱼小虾的。几个壮年牵开,用力朝前甩去,两个快冻僵的贼人像死鱼一样被拖上了岸。
有人想上去踹两脚,却被王婆制止了:“别打坏了,要负法律责任的。去驮两捆稻草来,烧一堆火,你,去叫派出所的人来。”王婆的男人去镇上叫了派出所的同志赶来了,把两个瑟瑟发抖的偷鸡贼押走了。
后来,村里人才发现村口稻场的稻草堆后面,已经放了好几笼鸡。被偷的几家都没发觉,王婆却早有防备,她睡觉前把一面铜锣挂在院门的门栓上,偷到王婆家时贼人用刀轻轻一拨门栓,铜锣立马掉在地上“咚”地一声。
铜锣清脆的声音,在山村寂静的夜里格外响,把贼人吓了一跳,逃跑时却顺手抱起院外的一根木头撑在门上,王婆的儿子起来开院门想追出去时,险些被倒下的木头砸中,多亏王婆眼疾手快一把拉开。
大家痛骂偷鸡贼的同时,又无不佩服王婆的机智聪慧。自从,我们村再也没有贼敢来了。
日子似浮云,许多年过去了,山上的紫丁香开了一茬又一茬,机智的王婆也成了耳聋眼花的王太婆婆,但那年,一起抓偷鸡贼的故事,仍会被留守的村里人一辈辈口口相传,津津乐道。
目录
我的老家是湖南衡阳的一个小村庄,溪水潺潺,山野花香,景色宜人。村里有个十分特别的女人——王婆,她年纪并不大,才四十多岁,只是辈分比较高。在我们那里,奶奶叫做“婆”,她跟奶奶同一辈,娘家姓王,所以大家都叫她王婆。
那个年代物资相对匮乏,村里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买肉吃,鸡下蛋也要卖了换钱,所以当时鸡就是农家的宝贝。
王婆家的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她除了卖鸡蛋还会留些给自家人吃,一段时间要上镇里买一次猪肉,再普通的食材,到她手里便能做出百八十种花样,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她也不像别的妇女那样,爱围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她有空就在家织毛衣,做鞋子。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饭桌上铺着浅红塑料格子布,用空酒瓶插上一把田间地头随手采的野花,农家的土砖瓦房经她的手这么一收拾,就格外与众不同。
王婆也是村里公认的贤惠人,会做饭,会算账,人和气,红白喜事村里人都爱请她帮忙。她从不与人生口角,就这样的一个妇道人家,那时候却办了一件让村里大老爷们儿刮目相看的大事。
记得那年冬天,格外冷,风刀子似的呼呼地刮,村里老是停电,一入夜,鸡鸭归笼,牛羊入圈,村里人都早早吃罢夜饭钻入温暖的被窝。
第二天凌晨,村东头的快嘴婶,从床上爬起来趿拉着鞋子蓬着头发就去喂鸡,结果却惊奇地发现,自家的鸡鸭都不翼而飞了,地上只剩下一地鸡毛。
快嘴婶一嚷嚷,村东头四五户人家发现自家的鸡鸭也不见了,村西头的几家鸡鸭都在。
村里人聚在村口的大枫树下议论纷纷,有人说村东头的鸡鸭都被偷了,西头的也保不住,贼肯定会再来;有人说村里的狗也没叫过,肯定用了迷狗药。
还有人说听说某某娘家村里也被偷了,是一帮二流子干的,还带着刀子,有人半夜起夜碰上了,被扎了一刀,好吓人;还有人跑去镇上的派出所报案,镇上派出所的同志来看了一下,问了一下情况就走了。
村里顿时人心惶惶,第三天派出所的同志来叫各家去领丢失的鸡鸭,说是找到了。大家欢喜地直奔镇上的派出所,才发现王婆和她老公还有儿子都在派出所。所长说鸡鸭能够找到多亏了你们村的王秀花,这是王婆的大名。
原来偷鸡贼把村东头几家的鸡偷了个干净,在镇客车站想偷偷赶早班车拉到省城去卖掉。没料到天没亮就在车站就被王婆一家三口逮了个正着,这俩人趁着天蒙蒙亮看不清,撇下东西撒腿就跑了。
大家都奇怪,一百多只鸡被抓走咋叫都没叫一声?王婆咋知道偷鸡贼一大早就会在这里搭车?
王婆笑笑说:“长年养鸡,连这都不晓得?半夜鸡睡得迷迷糊糊的,一手托住鸡肚子另一只手抱住鸡背,鸡乖得狠,一声都不会吭。
偷这么多只鸡,不可能就近销赃,肯定这两天着急送到省城餐馆卖,而且做贼心虚,怕人发现,一定会起五更摸黑搭早班车。”
王婆的儿子眉飞色舞接着说:“我和我爸听我妈的吩咐这两天在车站守着,今儿一大早,天还没亮,我看到这俩家伙抬着一大筐,里面“嘎”地一声,这不是我家绿头鸭的声音吗?嘿,错不了!”
村里人都夸王婆料事如神,说这下贼不敢再来了吧?王婆微微一笑:“贼大胆,贼大胆,做贼不空手哇,不过我非得想个法子把这两个贼抓住不可。”
三天过去了,太平无事。第四夜里,月黑风高,半夜,寂静的小山村“咚”地一声,紧接着,传来“抓贼啊,有人偷鸡……”的大叫声,“唉哟……”似乎有人摔倒了,整个村子霎时人叫狗吠,人们从热被窝爬起来,打着手电,随手操起棍子,扛起锄头朝事发地奔去……
“快,贼在池塘那边……”,“莫让他跑了……”经过一番围追堵截,把两个偷鸡贼堵在了池塘边,两个家伙面对逼近的人群,慌不择路,仓皇四顾,竟一转身“扑通”跳进了池塘里,这下村人傻眼了,有人朝池塘里扔石头,想逼他们回头,无奈两个贼在水里冻得发抖就是不上来。
“快,回去把你的网拿来”,王婆一声令下,她那高大健壮的儿子,立马飞奔回家驮来了鱼网,这种是池塘里捞鱼的网,撒开面积并不大,两边却绑着两根长竹篙,平时用来捕小鱼小虾的。几个壮年牵开,用力朝前甩去,两个快冻僵的贼人像死鱼一样被拖上了岸。
有人想上去踹两脚,却被王婆制止了:“别打坏了,要负法律责任的。去驮两捆稻草来,烧一堆火,你,去叫派出所的人来。”王婆的男人去镇上叫了派出所的同志赶来了,把两个瑟瑟发抖的偷鸡贼押走了。
后来,村里人才发现村口稻场的稻草堆后面,已经放了好几笼鸡。被偷的几家都没发觉,王婆却早有防备,她睡觉前把一面铜锣挂在院门的门栓上,偷到王婆家时贼人用刀轻轻一拨门栓,铜锣立马掉在地上“咚”地一声。
铜锣清脆的声音,在山村寂静的夜里格外响,把贼人吓了一跳,逃跑时却顺手抱起院外的一根木头撑在门上,王婆的儿子起来开院门想追出去时,险些被倒下的木头砸中,多亏王婆眼疾手快一把拉开。
大家痛骂偷鸡贼的同时,又无不佩服王婆的机智聪慧。自从,我们村再也没有贼敢来了。
日子似浮云,许多年过去了,山上的紫丁香开了一茬又一茬,机智的王婆也成了耳聋眼花的王太婆婆,但那年,一起抓偷鸡贼的故事,仍会被留守的村里人一辈辈口口相传,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