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过年那些事儿,满是烟火与温情!

今天是南方小年,首先祝大家小年愉快!今天来说说我们老家~南昌的一些过年习俗,那讲究可多了,每一项习俗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与对新年的美好憧憬,。虽然很多都是曾经小时候的画面,但仍然记忆犹新,值得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年前:忙碌中盼新年



一进腊月,家里的长辈就开始筹备各种过年的吃食,首当其冲的就是打年糕。提前泡好的糯米,上锅蒸熟后,那股子纯粹的米香瞬间弥漫全屋。这时候,家里的壮劳力就纷纷上场,把热气腾腾的糯米倒进石臼里。两人一组,手持木槌,有节奏地舂捣起来。“嘿哟,嘿哟”,伴随着有力的呼喊,糯米在木槌的捶打下,渐渐变得软糯黏糊。打好的年糕,大人们会趁热将其揉成圆滚滚的饼状,或是搓成长条。小时候,我总会眼巴巴地守在一旁,瞅准时机,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揪下一块,烫得我不停地换手,却又舍不得放下,那香甜软糯的口感,至今萦绕在心头。年糕年糕,寓意着年年高,饱含着咱南昌人对新一年生活步步高升的殷切期望。现如今,过年家家户户仍然会吃年糕,但基本都是在市场直接购买了;



杀年猪也是年前的大事。挑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屠夫带着家伙事儿上门,邻里们也都来帮忙。年猪一杀,猪肉便被仔细分成不同部分。一部分用来腌制腊肉,南昌的腊肉腌制方法颇为讲究,奶奶会把盐和花椒在锅里小火炒热,等晾凉后,均匀地涂抹在猪肉上,里里外外都不放过,然后放入大缸里腌制。过个几天,再把腌好的肉挂到通风的屋檐下晾晒。若是再经过适度烟熏,那腊肉的香味简直绝了,老远就能闻见。剩下的新鲜猪肉,就用来做一顿丰盛的杀猪饭。猪血旺、小炒肉、汆肉汤,一道道热乎的农家菜摆满一桌,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共同分享这丰收的喜悦。



炸果子也是过年不可或缺的环节。妈妈把面粉、糯米粉加上适量的糖、盐和水,揉成光滑的面团,再擀成薄片。这时候,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拿出各种模具,有圆形、菱形、花朵形的,把面片压出一个个可爱的形状。等果子下了油锅,“嗞啦嗞啦”地直冒泡泡,不一会儿,就变得金黄酥脆。其中,灯芯糕是南昌的特色糕点,它形似灯芯,洁白细腻,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桂花香,过年家里来客人,摆上一盘,既美味又体面。



除夕:阖家欢聚迎新年



除夕这天,团圆饭可是重中之重。在南昌,粉蒸肉那是年夜饭桌上的常客。精选的五花肉,切成均匀的薄片,裹上炒香的米粉,再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等香料,上锅一蒸。蒸好的粉蒸肉,色泽红亮,软糯可口,肉香与米香完美融合,每一口都让人陶醉。这道菜寓意着生活富足、蒸蒸日上,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除了粉蒸肉,南昌的年夜饭还少不了鄱阳湖的鱼。红烧鱼、清蒸鱼,做法多样,但都讲究个“年年有余”,吃鱼时不能吃完,要留一些到初一,讨个好彩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长辈先动筷,晚辈随后,大家边吃边聊,一年的喜怒哀乐都在这一顿饭里,温馨而又幸福。



吃完团圆饭,就该守岁了。以前,没有丰富的娱乐节目,一家人就围坐在火盆边,火盆里的炭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长辈们会给我们讲述家族的故事,传授一些生活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我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现在,大家会一起看春晚,当新年的钟声敲响,鞭炮声瞬间响彻夜空,绚丽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南昌城,我们欢呼着,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初一到十五:欢欢喜喜闹新春



大年初一,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先给长辈们拜年,这红包自然是少不了的。然后,跟着爸妈去走亲戚。手里提着精心准备的糕点、水果等礼品,到了亲戚家,长辈们热情地迎上来,瓜子、花生、各种糖果摆满桌。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分享着过去一年的趣事和新一年的计划,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



从初一到十五,南昌的街头巷尾都热闹非凡,舞龙舞狮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舞龙的队伍一出现,锣鼓声便震耳欲聋。巨龙在龙珠的引领下,上下翻腾,时而蜿蜒前行,时而盘旋缠绕,动作刚劲有力。舞龙象征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着南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狮则更加活泼有趣,狮子在锣鼓声中,做出跳跃、翻滚、采青等各种憨态可掬的动作。采青时,狮子将生菜等“青”采下,寓意着生财,为大家带来好运,围观的人群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和欢笑声。



元宵节是南昌过年的最后一个高潮。街头巷尾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五彩斑斓,美不胜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赏灯猜谜。猜灯谜可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大人小孩都踊跃参与,猜对了还能获得小奖品。一家人吃着软糯香甜的元宵,漫步在花灯下,享受着团圆的喜悦,为热闹的春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咱南昌的过年习俗,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南昌人的美好回忆。这些习俗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让我们在传承中感受着家乡的温暖与力量。你们那儿过年都有啥特别的习俗呢?欢迎一起分享!

发表于:2025-01-23 11:35
5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