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解下幸存者偏差,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有过这样的困惑吗?


人与人的差距究竟在哪?是智商?还是情商?


大家都是同龄人为什么我还在为生活苦苦挣扎,别人就已经实现了


财务自由



明明是一个学校毕业,为什么他就能进入一个大公司有好的平台,而我还在频繁跳槽?


这些问题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会遇到过,一边想要成功,一边经常想要放弃,究竟如何能成为生活的“幸存者”?


 


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


幸存者偏差


这个概念的?


比如说打工皇帝联想的


杨元庆


,华为的余承东,还有很多比较知名的企业高管,这些人具有远大于常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会不会在同时期也出现过很多能力不弱于他们的人,但是最后没有取得这么大成就的?


或者说如果杨元庆没有跟随柳传志,余承东没有跟随


任正非


,那么他们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个样子?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在众多能力超群的人群中成为幸运者?


对于我们来说需要具备什么样能力才能在人群中不被淘汰,最后成为那个“幸存者”呢?


 


1


生活中的“幸存者偏差”


2018年高考结束以后,“幸存者偏差”这个词火了,有网友说全国人民都跟着涨知识了。这个词也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然后我们发现生活中其实到处都充满了“幸存者偏差”的问题。


1、读书无用论。


经常听到有人说: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你看比尔盖茨大学都没毕业不是也成为了世界首富。”


“清华大学毕业有什么用,网上都报道了,清华大学毕业的人去卖猪肉。”


......


这些结论看似好像很有道理,实际上是从小概率事件的结果出发得出的结论。


用那一小部分人的成功,得出


读书


无用的结论,觉得没读书一样能过得很好。而这个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实际上忽略掉了一个事实,就是大量的生活困苦人,是由于接受的教育不够,而这一事实恰恰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2、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这句话也是大家经常看到的重要的“鸡汤”文字。很多也经常用这句话时刻鞭策自己,但是努力的结果真的就一定是成功吗?


答案是“不一定!”


很多人相信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经常是从成功人士的口中说出来,所以大多数人就觉得那些人成功了是因为他们努力了,但是大家都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有千千万万努力过的人最后失败了,而这些人没有机会站出来说话。


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幸存者偏差。人们经常只能看到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那些因为没有读书生活困苦的人和努力了但是最后失败的人都是被筛选掉的,被忽略的关键信息。


所以我们在看一件事情时,不仅要看到最后


筛选


的结果而是要多关注筛选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全面的结论。


 


2


“幸存者”具有哪些能力


杨元庆、余承东这些人无疑是成功者,他们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我国庞大的创业群体中,有没有与他们能力不相上下甚至是能力比他们更强,但是最后没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甚至最后失败的人呢,我想大有人在。


从古至今我们从来都是只能看到英雄的成功,却看不见成功背后的累累白骨。因为那些失败的人没有机会站到前面就被淘汰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都是成功的人。


就像近几年很火的“


网红经济


”,李佳琪、


薇娅


、烈儿......这些网络红人利用直播平台好像一夜之间就暴富了,直播吃饭、睡觉、聊天、卖东西就能月收入数十万、数百万,很多人就觉得网络主播都很能赚钱。


大多数人没有看到的是,全国有一千多万的主播,真正被大家认识熟知的万分之一都不到。大多数默默无名的主播收入非常有限甚至没有收入。


 


那些成功的人、幸存者究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华或者说特质呢?


要有“运气”。


成功的人一定有“运气”。能力、素质都差不多的人,运气的成分会让这些人在事情的结果上有所不同。


但是这个“运气”跟常说的运气不同,不是求神拜佛得到的,也不是偶然中彩票的那种运气,而是一种运气的能力,我把它叫做“运能”。


生活中思维、沟通、表达、执行、操作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两个人,一个人毕业以后去了很好的公司工作,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几年就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大公司,这个人的个人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但是另一个跟他能力不相上下的人却没有获得好的机会、更大的平台,这是什么原因呢?


决策者的选择依据:


人在面对处理同样问题的时候,都会去思考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途径,去钻研,能力差不多的人做出的结果也都相差不多。


但是对于决策者来说,不光要看结果,实际上每个人在钻研的时候,比拼就出现了,对于同样的结果,能力差不多的人,有选择权的人一定


会选择那个跟自己关系最近最好的、在做事情解决问题上更加踏实、更加认真,


积极度


高的人。


所以“运能”,就是结合了情商、沟通以及逆商等等,汇聚在一起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


说到底就是那个“鸡汤”,其实你努力未必会成功,但是你不努力,你就一定不成功。真正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不断的争取、不断的上进、不断的去挑战的一个过程。


 


3


怎样成为“幸存者”


回想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基础知识的差距就是一道巨大的鸿沟,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可能连字都不认识,那时候可以凭借基础知识就能与别人拉开差距,成为“幸存者”。


现代社会的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信息资讯的发达使得人与人之间,比如智商、思维体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这些方面,差距越来越小。所以人与人之间比拼的是综合素质的能力。


综合素质能力包括


抗压能力


、创新能力、解决问题时的情商沟通表达能力等等。


教育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只要你读书,接受教育,知识上的差距都可以弥补,所以现代人的比拼在更高端层面上,是解决事情的条理、思维能力。


价值观、奋斗精神、挑战欲望的能力才是人和人能力区别的关键。


比如杨元庆、余承东这些著名高管,他们追随了任正非、柳传志这些创业成功的领导者。在知识水平上杨元庆、余承东不比任正非、柳传志这些人差,但是为什么任正非、柳传志是成功的创业者,而杨元庆他们只是高级管理者?


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哪?有人说“时势造英雄”,没错,他们赶上了一个好的创业时代,但是同样那个时代的人中大多数人都是碌碌无为的。


我们看那一代成功创业者的经历就会发现,柳传志、任正非、马云等等,他们都有逆势而上去拼搏、挑战的过程。他们都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有一种不断向上、积极主动去解决任何问题的能力,这才是他们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遇到的问题就会想着给自己找个借口,去退缩,去妥协。


比如工作不顺利就想着是不是换个行业,是不是这个工作不适合我,这样那样的借口。这样想就把出现在面前的机会,需要去解决的问题,由此可以获得的业绩,可以掌握的命运全给放掉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很多人才最后都是被自己攀比心所累。我们吸取失败经验、学习成功经验都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成功,但是成功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一定要清楚。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成长环境的人,有时候没有可比性,盲目的追求不合实际的目标很有可能沦为被淘汰的失败者。


成功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


建立好的心态,让自己不断的学习、成长,使自己各个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这时候再面对机会、面对挑战、面对压力的时候才能把握住,才能从人群中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少数“幸存者”中的一员。

发表于:2022-10-07 09:44
2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