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是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二生三,三是天地人;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
道唯一而法万千,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读书也是一样。读书其实可分为道法术器四类书籍。
道:说的是“天道”。
即万物运行规律、基本常识和逻辑。也可以理解为事物本质、真我、良知、佛性,必然发生的道理,或者是那些无形,却非常重要的东西。
“道”类书籍也指的是源头书籍,比如:《易经》、《论语》、《黄帝内经》、
《道德经》
、《韩非子》、《孙子兵法》……
法:是方式方法。
一般是指做事的方法、套路,自己的经验智慧。
“法”类书籍,如个人传记,《李嘉诚传》、《*传》、《毛选》、《埃隆·马斯克传》、
《曾国藩传》
、《苏东坡传》……
术:是指技术操作方法。
技能娴熟程度。老司机指的“术”很熟练。
“术”类的书籍指的是专业类书籍,比如英语、电工、土木工程、电子商务、驭人术……
器:有形的工具。
有句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点的电脑,不卡顿。好点的手机玩游戏不卡帧。
“器”类书籍,比如excle表格使用方法、万用表使用指南、针灸推拿……
我自己有个很深的感悟,自从我学习阳明心学之后,很多书籍我都不太想去阅读了。
因为心学为哲学思想,哲学偏向“道”学。心学追求的是回归本心,回归到那个本自具足的心之本体上,用灵明觉知洞悉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
而市面上大部分书籍都是这些“道”学的衍生品,其内容本质都脱离不了“源头”书籍中的道学。
说个不恰当的比喻,“道学”好比一碗刚端上桌的热饭,而很多书籍产生,更像是把这碗热饭咀嚼过后再吐出来,于是成了一碗口水饭。
再简单点就是我们阅读的大部分书籍都是“好几手”的,没有原汁原味,其中可能掺杂了作者的情绪、分别心、甚至偏见。
所以我更建议大家伙,多阅读一些“道”学,比如哲学和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科类的经典书籍,这些都是人类思想的精华。
阅读这类经“道”书就是在围观优秀的思考者的思考过程。而这些书籍的作者,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特别会思考的一群人。
围观他们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如何反驳定见、偏见和旧观念,如何推导出自己的结论,如何构建出一个直接影响后来人思考方式的框架,以及如何为这个新框架发明新概念。
说到哲学,很多人都偏爱西方哲学,一开口就是赫拉克利特、康德、休谟、洛克、笛卡尔、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强者思维》里面说道:
哲学这玩意也是需要土壤的。
西方国家是海洋商业文明,地广人稀,人际关系并不复杂,所以他们的哲学家们更偏向于研究个体和自然世界,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苹果为什么掉到地上?
于是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文明。
而东方哲学,因人口密集,以农耕文明为主,人际关系比较复杂,所以东方哲学倾向于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比如儒家的礼法、尊卑,法家的法令、权谋。
从春秋战国开启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诞生了以孔子、商鞅、老子为代表的儒、法、道三派东方哲学。
总而言之,西方哲学擅长怎么造蛋糕,而东方哲学专精于怎么分蛋糕和怎么驾驭那些造蛋糕的人。
自古以来都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所以,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热土上,想要取得世俗意义上的一些成功,真正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其实还得是咱们的东方哲学。
我并不是在排斥西方哲学,毕竟我们连自己老祖宗的思想都还没有学会。
董旭辉说:知识呢可能只是阶段的正确。
你现在再看过去500年人类提出的很多学说很荒谬。
亚里士多多告诉你两个东西同时往下扔,重东西先着地,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不是的,是同时着地的。
地心说告诉我们,地球是宇宙核心,现在觉得是吗?不是,太阳也不是宇宙核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核心而已。
所以,知识永远是阶段性的正确。
但是关于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理想、有操守、有智慧的人?我们仍就可以从几千年前古人的书籍中找到答案,并仍然觉得很有道理。
智慧很少变,知识可能总是在变。
所以这就我们为何要多读“道”书,多读经典著作。因为他能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好多年后依然能够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最后,推荐几本自家老祖宗的“道”书吧!
1.
《易经》
,这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2.儒家,就是孔老夫子为代表的《论语》,他是几千年来的正统思想。
3.道家的《道德经》,砸锅卖铁也得学习。
4.以孙武为代表的兵家思想《孙子兵法》
5.以医家为代表的
《黄帝内经》
6.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子》
、《商君书》。
7.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鬼谷子》
8.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史家《史记》,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很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货殖列传》也很出名。
9.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那个禅宗智慧佛家的《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
10.毛*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矛责东思想。一代伟人的著作《毛选》《矛责东传》
目录
道生一,一是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二生三,三是天地人;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
道唯一而法万千,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读书也是一样。读书其实可分为道法术器四类书籍。
道:说的是“天道”。
即万物运行规律、基本常识和逻辑。也可以理解为事物本质、真我、良知、佛性,必然发生的道理,或者是那些无形,却非常重要的东西。
“道”类书籍也指的是源头书籍,比如:《易经》、《论语》、《黄帝内经》、
《道德经》
、《韩非子》、《孙子兵法》……
法:是方式方法。
一般是指做事的方法、套路,自己的经验智慧。
“法”类书籍,如个人传记,《李嘉诚传》、《*传》、《毛选》、《埃隆·马斯克传》、
《曾国藩传》
、《苏东坡传》……
术:是指技术操作方法。
技能娴熟程度。老司机指的“术”很熟练。
“术”类的书籍指的是专业类书籍,比如英语、电工、土木工程、电子商务、驭人术……
器:有形的工具。
有句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点的电脑,不卡顿。好点的手机玩游戏不卡帧。
“器”类书籍,比如excle表格使用方法、万用表使用指南、针灸推拿……
我自己有个很深的感悟,自从我学习阳明心学之后,很多书籍我都不太想去阅读了。
因为心学为哲学思想,哲学偏向“道”学。心学追求的是回归本心,回归到那个本自具足的心之本体上,用灵明觉知洞悉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
而市面上大部分书籍都是这些“道”学的衍生品,其内容本质都脱离不了“源头”书籍中的道学。
说个不恰当的比喻,“道学”好比一碗刚端上桌的热饭,而很多书籍产生,更像是把这碗热饭咀嚼过后再吐出来,于是成了一碗口水饭。
再简单点就是我们阅读的大部分书籍都是“好几手”的,没有原汁原味,其中可能掺杂了作者的情绪、分别心、甚至偏见。
所以我更建议大家伙,多阅读一些“道”学,比如哲学和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科类的经典书籍,这些都是人类思想的精华。
阅读这类经“道”书就是在围观优秀的思考者的思考过程。而这些书籍的作者,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特别会思考的一群人。
围观他们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如何反驳定见、偏见和旧观念,如何推导出自己的结论,如何构建出一个直接影响后来人思考方式的框架,以及如何为这个新框架发明新概念。
说到哲学,很多人都偏爱西方哲学,一开口就是赫拉克利特、康德、休谟、洛克、笛卡尔、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强者思维》里面说道:
哲学这玩意也是需要土壤的。
西方国家是海洋商业文明,地广人稀,人际关系并不复杂,所以他们的哲学家们更偏向于研究个体和自然世界,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苹果为什么掉到地上?
于是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文明。
而东方哲学,因人口密集,以农耕文明为主,人际关系比较复杂,所以东方哲学倾向于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比如儒家的礼法、尊卑,法家的法令、权谋。
从春秋战国开启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诞生了以孔子、商鞅、老子为代表的儒、法、道三派东方哲学。
总而言之,西方哲学擅长怎么造蛋糕,而东方哲学专精于怎么分蛋糕和怎么驾驭那些造蛋糕的人。
自古以来都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所以,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热土上,想要取得世俗意义上的一些成功,真正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其实还得是咱们的东方哲学。
我并不是在排斥西方哲学,毕竟我们连自己老祖宗的思想都还没有学会。
董旭辉说:知识呢可能只是阶段的正确。
你现在再看过去500年人类提出的很多学说很荒谬。
亚里士多多告诉你两个东西同时往下扔,重东西先着地,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不是的,是同时着地的。
地心说告诉我们,地球是宇宙核心,现在觉得是吗?不是,太阳也不是宇宙核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核心而已。
所以,知识永远是阶段性的正确。
但是关于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理想、有操守、有智慧的人?我们仍就可以从几千年前古人的书籍中找到答案,并仍然觉得很有道理。
智慧很少变,知识可能总是在变。
所以这就我们为何要多读“道”书,多读经典著作。因为他能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好多年后依然能够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最后,推荐几本自家老祖宗的“道”书吧!
1.
《易经》
,这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2.儒家,就是孔老夫子为代表的《论语》,他是几千年来的正统思想。
3.道家的《道德经》,砸锅卖铁也得学习。
4.以孙武为代表的兵家思想《孙子兵法》
5.以医家为代表的
《黄帝内经》
6.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子》
、《商君书》。
7.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鬼谷子》
8.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史家《史记》,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很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货殖列传》也很出名。
9.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那个禅宗智慧佛家的《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
10.毛*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矛责东思想。一代伟人的著作《毛选》《矛责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