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称可考的中国古代历法,据汪曰桢《历代长术考》、朱文鑫《历法通志》、毋茍先生《中国历法制度沿革史》三书记载,有115种。,1、黄帝历,2、颛顼历,3、夏历,4、殷历,5、周历,6、鲁历,7、历术甲子历,8、太初历,9、三统历,10、四分历,11、七曜术,12、乾象历,13、黄初历,14、太和历,15、景初历,16、泰始历,17、刘智历,18、乾度历,19、通历,20、永和历,21、三纪甲子历,22、玄始历,23、永初历,24、三宣元历,25、既往七曜历,26、元嘉历,27、建元历,28、大明历,29、景明历,30、神龟历,31、正光历,32、兴和历,33、大同历,34、九宫行答历,35、七曜律历,36、天保历,37、北周历,38、灵宪历,39、天和历,40、刘孝孙历,41、甲寅元历,42、孟宾历,43、大象历,44、开皇历,45、七曜新术,46、张胄玄历,47、皇极历,48、大业历,49、戊寅元历,50、符天历,51、麟德历,52、经纬历,53、光宅历,54、神龙历,55、九执历,56、大衍历,57、千岁历,58、七曜历,59、至德历,60、五纪历,61、正元历,62、观象历,63、宣明历,64、崇元历,65、万分历,66、永昌历,67、正象历,68、调元历,69、中正历,70、齐政历,71、明元历,72、钦天历,73、应天历,74、乾元历,75、至道历,76、辽大明历,77、仪天历,78、乾兴历,79、崇天历,80、明天历,81、奉元历,82、十二气历,83、观天历,84、占天历,85、纪元历,86、大明历,87、大明历,88、统元历,89、乾道历,90、淳熙历,91、知微历,92、乙未元历,93、五星再聚历,94、会元历,95、统天历,96、开禧历,97、西征戊午元历,98、淳祐历,99、会天历,100、万元历,101、成天历,102、本天历,103、授时历,104、宝鉴历,105、回回历,106、大统历,107、圣寿万年历,108、黄钟历,109、西域历,110、新法历,111、晓庵历,112、顺治历,113、时宪历,114、癸卯元历,115、天历,。。。。。。
目录
有名称可考的中国古代历法,据汪曰桢《历代长术考》、朱文鑫《历法通志》、毋茍先生《中国历法制度沿革史》三书记载,有115种。,1、黄帝历,2、颛顼历,3、夏历,4、殷历,5、周历,6、鲁历,7、历术甲子历,8、太初历,9、三统历,10、四分历,11、七曜术,12、乾象历,13、黄初历,14、太和历,15、景初历,16、泰始历,17、刘智历,18、乾度历,19、通历,20、永和历,21、三纪甲子历,22、玄始历,23、永初历,24、三宣元历,25、既往七曜历,26、元嘉历,27、建元历,28、大明历,29、景明历,30、神龟历,31、正光历,32、兴和历,33、大同历,34、九宫行答历,35、七曜律历,36、天保历,37、北周历,38、灵宪历,39、天和历,40、刘孝孙历,41、甲寅元历,42、孟宾历,43、大象历,44、开皇历,45、七曜新术,46、张胄玄历,47、皇极历,48、大业历,49、戊寅元历,50、符天历,51、麟德历,52、经纬历,53、光宅历,54、神龙历,55、九执历,56、大衍历,57、千岁历,58、七曜历,59、至德历,60、五纪历,61、正元历,62、观象历,63、宣明历,64、崇元历,65、万分历,66、永昌历,67、正象历,68、调元历,69、中正历,70、齐政历,71、明元历,72、钦天历,73、应天历,74、乾元历,75、至道历,76、辽大明历,77、仪天历,78、乾兴历,79、崇天历,80、明天历,81、奉元历,82、十二气历,83、观天历,84、占天历,85、纪元历,86、大明历,87、大明历,88、统元历,89、乾道历,90、淳熙历,91、知微历,92、乙未元历,93、五星再聚历,94、会元历,95、统天历,96、开禧历,97、西征戊午元历,98、淳祐历,99、会天历,100、万元历,101、成天历,102、本天历,103、授时历,104、宝鉴历,105、回回历,106、大统历,107、圣寿万年历,108、黄钟历,109、西域历,110、新法历,111、晓庵历,112、顺治历,113、时宪历,114、癸卯元历,115、天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