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见证的深情:爷爷与奶奶的悠悠岁月

此故事均是取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所以请大家不要进行过度地解读。


一句看似不经意的玩笑话,竟犹如一条无形的绳索,牢牢地牵绊住了奶奶的一生。


奶奶总是满脸嗔怨地念叨着被爷爷骗了,眼神中带着几分佯怒,“谁能想到他这么能吃呀?”可每到做饭的时辰,奶奶总会脚下生风,迫不及待地在灶台前忙活起来,那忙碌的身影仿佛带着一种使命感,只为了让爷爷一回到家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爷爷吃饭时,奶奶总是一边挥舞着手中的筷子,一边数落着:“你真是个吃不饱的无底洞,好在如今这世道好了,不然就你这吓人的饭量,哪怕是地主家也得被你吃成穷光蛋!”爷爷却毫不在意奶奶的嗔怪,总是咧着嘴,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饶有兴致地回一句:“我不用在地主家,不也娶了地主家的闺女?看我这穷小子不也让你这大小姐吃饱饭了不是?”每当这时,奶奶都会红着脸,笑着轻拍爷爷一下,娇嗔道:“吃都堵不住你的嘴!”


奶奶和爷爷之间,有着一段独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那要追溯到解放前那动荡的岁月。爷爷在奶奶家做长工,我的奶奶是实打实的地主家大小姐,而爷爷则是长工家的儿子。


他俩一同长大,生活状况却是天差地别。奶奶年少时虽说不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起码没受过什么苦。她穿着精致的衣裳,梳着整齐的发髻,甚至还念了好几年学堂,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种文雅的气质。相比之下,爷爷则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粗莽汉子,皮肤黝黑,双手粗糙,满是劳作的痕迹。


爷爷家的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家里的田地在太爷那辈就因种种变故全部变卖,太爷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包括爷爷在内的七个儿子,穷得叮当响,裤子都穿不起,无奈之下,只能到地主孙友莲家做长工。孙友莲便是奶奶的父亲,据说祖上在前清做过道台的大官,家族中留存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后来再未出当官之人,但也称得上是耕读传家,家中拥有几百亩良田,足以让一家人过着舒适惬意的生活。


太爷做长工时常待在主家,爷爷作为长子,也跟着太爷。记得爷爷十来岁时,有一次,他望着主家餐桌上那雪白的大馒头,眼中满是羡慕与渴望,忍不住问太爷:“为啥咱家只能吃红薯干、玉米面窝窝,主家却能天天吃这香喷喷的大白馒头?”太爷无奈地咧着嘴,叹了口气说:“谁让咱是长工,人家是主家呢?你要是娶了他家大小姐,那你也能天天吃白面馒头。”


正巧奶奶和爷爷年岁相仿,爷爷听了太爷的话,心中便暗暗立下志向,一定要娶地主家的大小姐。奶奶虽是地主家的大小姐,却并非那种被娇惯得不成样子的女孩。她心地善良,富有爱心与同情心,那一双灵动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她经常读完规定的书籍后,就迫不及待地去找爷爷玩耍。两人的玩闹与我们后来的童年并无太大差别,无非是在泥地里撒尿和泥,在院子的角落里捉迷藏,或者模仿着大人过家家。太姥爷对孩子们的嬉戏打闹向来宽容,只要孩子们玩得开心,他也总是乐呵呵地在一旁看着。


有一次,爷爷和奶奶玩完游戏,累得气喘吁吁。爷爷坐在地上,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突然一脸认真地看着奶奶,说道:“我长大后想娶你当媳妇,你看成不?”奶奶先是一愣,随即红着脸,咯咯地笑了起来,她可不是懵懂无知的小姑娘,当即问道:“你为啥要娶我?这恐怕有点难!”爷爷涨红了脸,大声说道:“有啥难的?你长大要嫁人、我长大要娶媳妇,咱俩凑一块不正好吗?我爹说了,娶了你就能天天吃你家的大白馒头,我想吃馒头,所以我想娶你。”奶奶被爷爷那憨直的话语逗得花枝乱颤,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说:“你想娶我就为了吃馒头啊?”爷爷用力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地说:“没错,长这么大就吃过一次白面馒头,还没吃饱。”奶奶止住了笑,好奇地打量着爷爷那瘪瘪的肚子,疑惑地问:“你的肚子是什么做的?这么大的馒头还吃不饱?”爷爷拍了拍自己的肚子,挺起胸膛说:“就这还叫大?这样的馒头你拿一筐我也能吃了,不信你给我拿出来我吃给你看!”奶奶歪着头,思考了片刻,说:“你等着,我去叫人蒸馒头,我就不信你这么小能吃一筐的馒头。”说完,便转身跑向厨房。


不一会儿,奶奶真的找人蒸了一锅馒头,热气腾腾的馒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一个个白白胖胖,约莫有十好几个。奶奶端着馒头走到爷爷面前,把爷爷叫过去,挑衅地问:“这么多馒头,你吃得完吗?”爷爷看着那满满一锅馒头,咽了咽口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为了面子,还是咬着牙说:“吃得完!”


奶奶一听,立马笑弯了腰,说:“你要能把这些馒头都吃了,我就答应长大让你娶我!”爷爷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急切地问:“你说真的?”奶奶郑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爷爷二话不说,拿起一个馒头就开始狂吃起来。他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嚼着,不一会儿就吃掉了五个大馒头。爷爷的嘴巴塞得满满的,腮帮子鼓得像两个气球,差点被噎着。好在奶奶机灵,赶紧给他端来一碗水,顺了下去。爷爷为了不丢面子,继续吃着,一个接一个,那吃相把奶奶看得目瞪口呆,她甚至都想捂住眼睛,生怕爷爷被撑死。但看爷爷的样子貌似战斗力还不错,她也特想知道爷爷到底能吃几个。就这么一个目不转睛地看,一个拼命地吃,到最后两个馒头时,爷爷实在吃不动了,但又不想认输,硬是翻着白眼,把馒头塞进了喉咙眼里,结果差点就背过气去。之后没忍住,一下子全喷了出来,吓得奶奶花容失色,赶紧大声叫人来帮忙。


太爷听到消息,一路小跑着过来,就连一向严肃的太姥爷孙友莲也急匆匆地赶来了。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太姥爷孙友莲气得吹胡子瞪眼,指着奶奶责骂道:“真是胡闹,这么小的孩子,咋可能吃一筐馒头?要是撑出个好歹,可如何是好?”奶奶委屈地嘟着嘴,眼眶泛红,小声说道:“我也不想让他吃,是他非说自己能吃进去的。”


那晚上,太爷守在爷爷床边,一夜未眠,心里七上八下的,本还担心爷爷被撑得不肯吃东西,谁知第二天爷爷睡醒一觉,第一句就是问太爷:“还有馒头吗?”就连太姥爷听说后,都笑得直摇头,无奈地说:“这孩子,真是个小馋猫!”奶奶那边就有些麻烦了,爷爷追在她后面,扯着嗓子喊媳妇,羞得奶奶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都在一个大院,躲又躲不开,索性就随爷爷喊了,只是每次听到爷爷的呼喊,都会娇嗔地瞪他一眼。当时的他们,恐怕都没想到,这看似幼稚的玩笑,竟有机会让两人携手走过一生,有时也不得不感叹缘分的奇妙与神秘。


三十年代末,那是一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小鬼子的铁蹄无情地踏入了神州大地,太姥爷的生意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了躲避战乱的纷扰,他紧锁在村里那座宽敞的大宅里,闭门不出,希望能寻得一丝宁静。却未料,小鬼子仍不肯放过他。他们心怀叵测,邀请太姥爷去管理所谓的自治会,相当于县里的主官,妄图利用太姥爷的威望来巩固他们的统治。太姥爷一身正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虽然不敢自诩为忠肝义胆的英雄豪杰,但为虎作伥之事,他是断断不屑去做的。


小轨子无奈之下,从当地选了个稍有名望但心怀不轨之人担任此职。那人因此记恨上了太姥爷,将属于孙家的店铺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查封,还要给太姥爷安一个通匪的罪名,欲彻底除掉太姥爷这个心腹大患,以绝后患。


太姥爷预感孙家即将遭受灭顶之灾,为了家人的安全,提前安排后路,想将家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怎知对方早已布下天罗地网,防备森严。当晚,月黑风高,一群凶神恶煞的人对孙家发起了突然袭击,喊杀声、哭叫声响彻夜空,鲜血染红了孙家的庭院,死伤无数。太姥爷带着奶奶在混乱中拼命逃跑,却始终无法脱身。正巧,太爷和爷爷路过,太姥爷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声泪俱下地央求太爷和爷爷带走奶奶。太爷本不敢答应,觉得自己只是个长工,或许能在这场浩劫中活命。谁知爷爷不乐意了,他瞪大了眼睛,紧紧拉住奶奶的手,坚定地说:“这是我媳妇,必须带走!”太爷拗不过爷爷,只好带着两个半大孩子趁乱逃离了孙家。


他们一路狂奔,不敢停歇,直到跑回自家。然后,太爷小心翼翼地将奶奶藏了起来。第二天,太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出去打听情况,得知孙家一夜之间被灭门,太姥爷孙友莲也惨遭杀害,田地房屋和店铺生意都被那自治会会长霸占。太爷回到家,心有余悸,担心被牵连清算,想要把奶奶交出去。爷爷拼死阻拦,甚至以命相护,才终于将奶奶保了下来。


为了掩人耳目,奶奶的乌黑长发被剪掉,换上了破旧的粗布衣裳,与爷爷一起被太爷送到几十里外的亲戚家居住。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两人在那里相依为命,住了约一年多。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奶奶吃了不少苦,曾经视为寻常的白面馒头,如今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她这才深刻地理解爷爷为何对白面馒头念念不忘,原来那白白软软的馒头,确实比干涩难咽的红薯干和粗糙的黄面窝窝美味太多。但家破人亡的奶奶无所依靠,也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只能咬紧牙关,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


随着岁月的流逝,爷爷逐渐长大,对奶奶产生了别样的感情。毕竟,喊了好几年媳妇,心里多少是喜欢奶奶的。那喜欢犹如一颗种子,在岁月的浇灌下,慢慢生根发芽。为了让奶奶吃点好的,爷爷拼了命地努力。他冒着危险上树掏鸟蛋,只为给奶奶换点零嘴;他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摸鱼,冻得浑身发抖,却毫无怨言。在这个充满艰辛与温暖的过程中,奶奶也渐渐被爷爷的真诚所打动,将一颗心完完全全地交给了爷爷。


转眼小轨子被打跑,硝烟渐渐散去,他俩也长大成人。太爷见此情形,索性做主让他俩成亲。太爷心想,自家本就贫困,娶不起媳妇,如今有个送上门的媳妇,还有啥可挑剔?况且奶奶容貌出众,温柔贤惠,能娶到她,爷爷简直是烧了高香。于是,两人简单办了一场朴素的婚礼,没有华丽的礼服,没有丰盛的酒席,只有两颗紧紧相依的心。从此,他们开始与太爷一同努力,养活一大家子人,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每一口粮食都要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


爷爷每晚躺在床上,都会摸着瘪瘪的肚子,嘟囔着:“饿死我了,看到人都想啃两口。”每次奶奶都会笑着伸过去脚丫子,说:“啃两口解解馋吧。”爷爷咬两口,假装嫌弃地说:“太咸了!”奶奶便会轻轻捶打爷爷一下,两人在这小小的打闹中,忘却了生活的艰辛,感受到了彼此的温暖。


1947 年,奶奶十九岁,正值青春年华。她的舅舅历经千辛万苦寻了过来,希望把她带到城市去,过上更好的生活。爷爷当时心如乱麻,满心的恐惧与不安,生怕奶奶离他而去,从此天各一方。没想到,奶奶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舅舅的安排,她目光坚定,语气坚决地说:“我都已经嫁给爷爷了,那就是爷爷的女人,以后不论贫穷富贵,我都要跟着自家男人才行。”舅舅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好给他们留了一些钱,然后满怀牵挂地离开了。爷爷拿着这笔钱,买了两亩地耕种,家里总算有了自己的产业。奶奶也在 1948 年,满怀喜悦地生下了大姑,一家人过起了贫寒却宁静的生活。


有时,爷爷会小心翼翼地问奶奶:“你后不后悔没跟着舅舅走?”奶奶每次都会微微一笑,反问:“你说呢?我走了你不想我?”爷爷便会讪讪地笑着,无言以对。奶奶轻轻地靠在爷爷的肩膀上,说:“这世道风云变幻,我看不懂,总觉得还是待在这里踏实。能和你在一起,哪怕日子苦点,心里也是甜的。”爷爷不懂那些复杂的世道变化,他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出力气干活,就是倒头大睡。对他而言,能吃上大白馒头,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奶奶也最欣赏他这份简单纯粹,心大的人总是能让人感到无比的安心。


果然,战争一场接一场,世道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奶奶也失去了舅舅的消息,那曾经的联系仿佛断了线的风筝,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紧接着新中国成立,大地迎来了新的曙光,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划分成分时,奶奶并未受到牵连,毕竟太姥爷在抗战时期就已不幸离世,而她嫁的是根正苗红的八辈贫农爷爷,斗争的矛头自然不会指向她。


太爷倒是风光了一阵子,他是正儿八经的贫雇农,分了地和农具,带着一家人干得热火朝天。他还在农会谋了个小官,虽说权力不大,但护住自家人还是没问题的。


这时,奶奶心思活络,提议让爷爷多参与农会工作,说不定能为家里带来更多的好处。爷爷本是个不爱管闲事的人,但觉得奶奶说得在理,也硬着头皮参与了进去。后来合作社时期,爷爷还成了一个初级合作社的带头人,到生产队时期,也做了不短时间的副队长。


只是生产队时期,粮食依旧短缺,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爷爷最盼望的还是那香喷喷的大白馒头,大伯、二伯跟爷爷一样,天天嚷着想吃馒头,那渴望的眼神让奶奶心疼不已。把奶奶愁得眉头紧锁,夜不能寐。她这个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此时已与普通农村妇女无异。她每天早早起床,生火做饭,洗衣扫地,不是围着灶台转,就是围着家人转。为了让孩子们能吃饱,她想尽了办法,每天绞尽脑汁地变换着食谱。甚至还偷偷在院子里挖了地窨子养猪,希望能给家里增添一点荤腥。有一次,爷爷去黑市卖肉,差点被抓起来,副队长的职务也因此被撤掉了。


到了八十年代,开放革新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大伯他们也渐渐长大,家里有了土地,养殖也从被限制到被支持。奶奶带着一家人日夜操劳,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地头和猪圈鸡舍里忙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爷爷实现了大白馒头自由。


爷爷的饭量依旧惊人,一顿能吃四五个馒头,奶奶蒸一锅馒头一天都不够吃,这让她颇为头疼。她一边揉着面,一边抱怨着:“一家子都是饭桶,照这吃法,地主都得被吃成贫农!”爷爷却满不在乎,一边大口嚼着馒头,一边含糊不清地说:“有粮食吃就吃呗,咱地主家大小姐都熬过来了,不比地主过得自在?”奶奶听到这话,气得放下擀面杖,冲过去就是二指禅伺候,骂道:“你这老头子,越老越不要脸!”


等我记事时,家里已天天都是白面馒头,顿顿都能吃饱饭。爷爷依旧吃得很多,吃完就躺在炕上呼呼大睡,也不影响下顿继续吃馒头。我最佩服他的是,他什么菜都不用,照样能啃好几个馒头,那满足的神情仿佛在品尝着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只可惜在我十七岁那年,一向身体硬朗的爷爷突然病倒了,卧床不起。奶奶心急如焚,每天守在爷爷床边,亲手做他最爱吃的大白馒头。可当奶奶拿着馒头喂他时,爷爷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奶奶眼含泪水,声音颤抖地说:“吃两口吧,你最喜欢的大白馒头。”爷爷只能动动嘴,看着奶奶挤出一丝虚弱的笑容,却依旧无法进食。奶奶无奈,只好将馒头放进自己嘴里,边吃边落泪,那泪水滴落在馒头上,仿佛也带着无尽的思念与悲伤。


不到两个月,爷爷就与世长辞了。奶奶强忍着悲痛,给他蒸了一大锅馒头上供,还不停地念叨着:“你最喜欢吃的大白馒头,啥时候想吃就托梦过来,我给你蒸了带过去。”


新世纪之后,奶奶也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八十多岁,也算是高寿。临终前,她别的都没说,只是紧紧拉着我的手,一遍又一遍地交代:“每次上坟的时候,一定给爷爷带上大白馒头,千万别忘了,千万……”直到她的声音渐渐微弱,最终没了声息。


从此我们家上坟就多了个传统,那就是带着大白馒头,十几个白馒头摆在那里供着。


我爹每次都说这些应该够了,咱爹最多时候也就是吃十几个,应该他俩吃都够吃的。


当时还觉得有些可笑,可如今再看到就想要掉眼泪,爷爷想必喜欢吃馒头不光是因为喜欢,而是馒头对他来说有着很特殊的意义吧?


感谢支持,我是你的朋友江南风光,在每个底层故事里,努力寻找人性的光明!也来个点赞吧!来吧!来吧!聆听

发表于:2024-06-24 16:19
16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