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歌》

刘长胜出生在湘江河畔的一个小村子里,那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的青山绿树。河畔的小村庄里,人们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他从小就对湘江充满了热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江边玩耍。他们在河里捉鱼、游泳,在岸边放风筝、摘野花,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湘江不仅给了他欢乐,还教会了他许多人生的道理。


他从记事起就没见过自己的母亲,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


因为父亲要下地干活,白天刘长胜几乎都是一个人在家,所以他脖子上总是挂着一把大门上的钥匙。


刘长胜经常和隔壁张婶家的女儿玩,他们同岁。每次去她家,看到她在张婶怀里撒娇,他都非常羡慕。看到别的孩子都有娘疼爱着,他也想有个娘,哪怕她整天打他骂他,他也愿意。


有一次,刘长胜和玩伴去河里洗澡,玩伴的母亲知道后,就去河里找他们。找到他们后,她照着刘长胜玩伴的屁股就是一脚,然后拧着他的耳朵问他以后还敢不敢私自下河洗澡了。刘长胜很羡慕,觉得被母亲打也是一种幸福。


在刘长胜 7 岁那年,大姑领他家来一个婶,还领着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是个女孩,扎着两个小辫。过了一会,大姑又把他们领走了。几天以后,父亲用驴车又把她们拉了回来,车上还放着一些行李。


从那以后,父亲就让他管她叫娘,从那天开始,她就成了刘长胜的继母。刘长胜非常高兴,心里想,他终于也有娘了,他也是个有娘的孩子了。于是,他每天都叫娘,甚至一天叫好几次,高兴得在睡梦中都能笑醒。


女孩比他小一岁,是继母的女儿,叫春妮。她聪明伶俐,温顺乖巧,一口一个哥哥地叫着他。妹妹的父亲在两年前生病去世了,因为生活艰难,大姑又经过别人,把继母介绍给了他的父亲。


继母是个善良的人,自从继母来了以后,他们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天父亲收工回来都不用自己做饭了,晚上还能喝上几杯小酒。刘长胜和妹妹一起玩,一起闹,玩够了回到家,热菜热饭也都做好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吃冷饭了。


继母是个勤快人,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每次吃完晚饭,她总是给刘长胜和妹妹讲以前的故事。继母来的第二年,刘长胜和妹妹去学校上学了,每天兄妹俩背着继母给他们缝的书包,一起上下学。那时他觉得,他是最幸福的人。


可是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只过了 3 年。


在刘长胜 10 岁那年的正月底,父亲晚上去麦田里浇水。因为是初春,天气很冷,再加上水凉,父亲回家的时候,已经 12 点多了。继母给父亲热了饭菜,父亲喝了两杯酒,睡下后就一觉没醒。第二天早上,父亲去世了,从此刘长胜没了父亲。


村里人都说他的命比黄连还苦,父亲去世 10 多天后,继母和妹妹要回她们原来的家,要把他托付给刘长胜的二叔。刘长胜知道后,伤心地哭了,妹妹也陪着他哭。他央求继母别走,可继母摇了摇头说,她必须得回去。


继母走的那天,他用乞求的眼神看着她,希望她能说句让他跟她一起走的话。可是继母没有说,只是看着他,走过来拉着他的手,嘱咐他要听二叔二婶的话,然后领着妹妹出了大门。


刘长胜紧跟出去,看到门口有一辆驴车,车上是二叔给放上的两袋麦子和玉米,还有些行李。赶车来拉继母的是继母的弟弟。继母和妹妹上车的那一刻,他的心碎了,他想上车跟她们一起走,可被二叔的一双大手牢牢抱住了。3 年的感情他难以割舍,他早已把继母和妹妹当成了最亲的亲人。


看着继母和妹妹上车走了,他哭喊着说:“不要把我扔下,带我一起走。”可是任凭他怎么哭喊,车子都没有停下。看着驴车越走越远,他情急之下,一口咬在二叔搂着他的手上。二叔疼得松开了手,他疯了一般朝着走远了的驴车追去。


他边跑边哭边喊:“带我一起走,不要把我扔下!”跑了一会,他看见车子停了下来。继母从车上跳下来,朝他跑来。继母跑到他跟前,抱住他痛哭起来。当时的他,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哭不出来了。


这时,二叔也追了过来,看着当时的场景,他的眼圈红了。继母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二叔,对二叔说:“兄弟,这孩子离不开我,要不还是让这孩子跟着我吧。”


二叔看了看他,没跟他说话,只是对继母点了点头,说:“那就先让他跟你回去,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捎信告诉我。”继母给她擦了擦眼泪,把他领上了车。这时继母的弟弟,也就是他的舅舅对继母说:“姐,你本就够难的了,再带上他,那岂不是更难。”


继母叹了一口气说:“都是苦命人,带上他吧,就算日子再难,总能吃上饭吧。”这时,妹妹过来坐在了他的身边,然后,车子继续往前走。


他们走了有一个多时辰,终于到家了。他们把行李拿回家,然后他就帮着继母和舅舅收拾屋子。从此以后,他们娘三个就在一起生活了。日子虽然过得苦点,但他心里却很温暖。


麦收之后,继母就把租给别人家的地要了回来,他们自己种着。也许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事情,所以他很懂事。每当刮风下雨,他都会房前屋后地看看,检查排水的地方是否堵塞。


有一天下大雨,由于雨下得太急,院子里的水淌不出去,快要回流到屋里了。继母拿起铁锹就往外走,他赶紧跟了出去。继母让他赶紧回屋,怕他淋雨感冒了。


他没有回去,而是和继母一起出去,把外面的下水道疏通开,然后院子里的水才慢慢消退了。


13 岁那年,因为他们住的房子不是瓦房,是用麦桔草插的,年头久了,有的地方下雨的时候会漏雨水。他就让妹妹给他扶着梯子,自己爬上去修修。别人都夸他能干,像个小大人,继母也欣慰地笑了。


15 岁那年,天气大旱,玉米一扎高的时候,因为很久没有下雨,玉米眼看都快旱死了。那天渠道里放水,人人都抢着浇玉米。继母从早上起来就扛着铁锹去地里了,直到他中午放学了还没回来。


他去给她送饭,到了地里后,看见继母正在和一个人争吵。他赶紧跑了过去,原来是继母正浇着玉米,发现水越来越小,就顺着水渠往上走,看看是哪个地方跑水了。


往前走了一段,继母看见上游本村一个人把水给截住了,引到自家地里去了。继母跟那个人说:“我家的地快浇完了,先把水放开,我们浇完了,你再浇。”


可那个人却不讲道理,说他家的地在上游,他得先浇。继母好说歹说,他就是不听,然后两个人就吵了起来。


那人看他们孤儿寡母的,好欺负,在争吵的同时,就想推搡继母。他及时赶到,那个人正推搡继母的时候,他夺过继母手中的铁锹,朝着那个人就拍了过去,那个人一看这架势,吓得扭头就跑了。


他还正要去追,继母把他喊住了,只听那个人骂他说:“小兔崽子,还挺毛愣。”事后继母说:“以后有我儿子给我撑腰,啥事我也不怕了。”


初中毕业后,他决定不上学了,下来帮着继母挣钱供妹妹上学,妹妹的学习成绩比他好。继母苦口婆心地劝他继续上学,可他已经决定了,继母只好依了他。于是,他开始打工挣钱。


几年后,妹妹考上了大学,妹妹上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从来没让继母操过心,都是提前给准备好。


妹妹上大学刚走后不久,一天晚上,他睡下了,半夜的时候,他听见母亲的房间有动静,他就起身过去看看。只见继母在炕上用手捂着肚子,表情很痛苦地呻吟着。他问她哪里不舒服,继母说肚子疼得厉害。那时虽然天气不太热,但继母的额头都疼得出汗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用地排车拉着继母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急性胆囊炎,需要住院治疗。继母说住院要花很多钱,要开点药回家。他跟她说,有病就得好好治,钱的事不用担心。


其实那时家里确实没有多少钱了,妹妹开学走的时候,学费、生活费加上买生活用品,家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他想,就算是借钱,也要让继母住院,把病彻底治好。于是,他就找亲戚朋友借钱。继母在医院住了 9 天,康复出院了。


妹妹上大三那年,经人介绍,他和邻村的一个姑娘结了婚。她知道了他和继母还有妹妹之间的故事后,很感动,所以对继母非常孝顺。


妹妹大学毕业那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最高兴的就是继母了。她照顾他媳妇的吃喝,给孙子洗着尿布,他看到继母这么高兴,觉得很欣慰。


妹妹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后来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几年后也结婚了。妹妹结婚以后,没有忘记家里,更没有忘记他这个哥哥,在经济上经常帮助他们。


在他和媳妇的努力,还有妹妹的帮助下,他们翻盖了新房子,家里也添加了电器,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人都羡慕继母,说继母的苦日子熬到头了,还说继母是先苦后甜,越老越有福气。


每当有人这样说,继母就会说:“儿子孝顺,这一切都是儿子给我的,我这是在享我儿子的福。”


他觉得,是继母给了他一个家,给了他亲情和爱,如果当初没有继母的收留,就没有现在的他。所以他很感激他的继母,他好好孝敬她是他应该也是必须做的。


继母在 72 岁那年,得病去世了。在生病期间,他和妹妹一直照顾在她的床前,给了她最后的陪伴。


母亲虽然走了,但他至今都忘不了他们在一起的那些年。每到过年过节,他都会去继母的坟前,烧烧纸,在那里坐上老半天。(来自我的原创)聆听

发表于:2024-05-30 10:53
6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