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出自作者艺术构思的需要。通过警幻仙姑做向导,宝玉看册籍、听曲子,歆享声色男女之乐,据说这是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的嘱托,企图使宝玉通过饮馔声色,改“邪”归“正”,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继业者”。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警幻就是地上封建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化身,是现实生活中的统治者在天上的代表。从这一点来说,警幻不能算是小说中一个个性化的形象。但是居于“离恨天之上”的幻境中的这位仙姑,毕竟操有“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大权,她对宝玉说她之前来是因为“*冤孽缠绵于此”,因此要“访察机会,散布相思”。说得具体一点,全书中那些“痴男怨女”的“风情月债”、恩恩爱爱皆由她操纵安排,这样看来,她又是与全书情节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所以作者才不惜笔墨,为之作赋。,《警幻仙姑赋》对这位仙姑作了全面介绍、着意刻画,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脂砚斋批说:“……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亦不可无者也。”(甲戌本)这说明本赋在小说的整体布局中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赋的内容大致可分四层。前十句是第一层,先写这位仙姑“出场”时不同寻常的风度与气派,侧重神态的勾勒和气氛的烘托。“方离”二句说,她是从周围以柳林作为屏障的“花房”中走出来的。以下便接着写她每走过一个地方,鸟儿便从庭院的树上惊起;她将到时,身影先度过曲折的回廊。“鸟惊庭树”用《庄子·齐物论》以“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来衬托毛嫱、丽姬之美的典故,来反衬她超俗的美丽。“仙袂乍飘兮”四句是说仙姑到来之际,带来的醉人的异香和悦耳的声音。大意说:她的衣袖刚刚飘起,就会让人闻到麝兰浓郁的芳香;她用荷花缝制的衣服刚要摆动,便会听到她身上的环佩发出铿锵叮咚的声响。,“靥笑春桃兮”以下,是本赋的第二层。前八句是对仙姑姣好容貌以及修饰打扮的工笔细描。大意是:春天桃花般的脸上衬着笑靥,乌黑的发髻堆起如高耸的云朵;嘴唇如成熟的樱桃鲜红饱满,石榴子般的牙齿含着清香。纤纤细腰楚楚动人,如同随风飘舞的雪花一样;珠翠掩映面目生辉,额上涂饰的还有嫩绿鹅黄。这八句中有多处用典,都极恰切自然。“靥笑春桃”用古人常言“桃花似笑”意;“云堆翠髻”化用曹植“云髻峨峨”句;“唇绽樱颗”则用张宽《太真明皇并笛图》中“露湿樱唇金缕衣”句意;用“回风舞雪”来形容仙姑体态轻盈飘忽,干脆套用了曹植《洛神赋》中“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仙女”在人们的意念中本来就是美的,如果对警幻这一形象的描绘,仅限于肖像式的描绘,则未免平庸呆板,所以作者接着又对她的风度、神态着意刻画,务必使其“超俗”。她或“出没花间”,或“徘徊池上”,那举止“宜嗔宜喜”、“若飞若扬”,这是说玩耍时面部的表情喜笑嗔怒都自然大方,举止动作则轻捷婀娜。“蛾眉颦笑兮”以下四句写她皱起弯弯的眉毛欲言又止,莲步轻挪、欲止仍行的妩媚神态。,经过作者精心描绘、极力渲染,这位娇艳动人、世间无与伦比的仙人的形象,便活脱脱地兀立在读者面前。,警幻仙姑既然掌管“风情月债”,主宰着人世间众多的“痴男怨女”的命运,她的容貌自然应当在仙女中出类拔萃,同时她的品德修养、精神情操也应如昆山片玉,使人无可挑剔。因此,本赋的第三层便集中对仙女的高尚品格进行讴歌和赞扬。这一层共二十二句,自“羡彼之良质兮”一句开始,前八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对仙姑的仰慕之情,大意说: (我)羡慕美人优良的品质啊,象冰一样清、象玉似的光润;(我)羡慕美人那华丽的衣服啊,灿烂的花纹闪烁着光芒;(我)爱美人的容貌啊,就象用香料培植、玉石雕刻一样;倘若把美人的神态风度打个比方,就象龙飞凤舞那样*倜傥。“其素若何”以下改用设问句,六组十二句,一问一答,巧妙设喻,进一步具体描写仙姑芳兰竟体、高雅超群之美。这十二句的大意说:她的(皮肤)白皙象什么?春天的梅花迎雪开放。她的(心地)纯洁象什么?秋天的菊花披上了寒霜。她的(性情)文静象什么?青松在深谷里成长。她的(容貌)艳丽象什么?彩霞映照澄碧的池塘。她的(举止)文雅象什么?蛟龙在弯曲的池塘里游逛。她的(气度)神采奕奕象什么?月光照射在寒冷的江面上。这里把仙姑的形貌美与心灵美融为一体来写,当然使人更觉得她“完美无缺”,只能是“神”而不是“人”。“应惭西子,实愧王嫱”二句是对以上描写的概括。既然这位仙姑的容颜使西施自惭形秽,让王嫱深感羞愧,那就等于说,人间天上首屈一指了。,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无丝毫瑕疵的人,“奇矣哉”,梦中的宝玉纳闷,他不能不感到奇怪,她究竟“生于孰地,来自何方?”第四层提出这个问题,却并没有回答,其实也无须正面回答,“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信不信由你吧,这样的美人“瑶池”里找不到第二个, “紫府”中的仙女也无人能和她相比。“瑶池”是西玉母所居之处,仙女如云;“紫府”又称“紫宫”,俗谓“仙府”,可想那儿的仙女更多。可是她们都被这位仙姑比下去了,这就进一步烘托出她的美。“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结尾两句,一句设问,一句感叹,再次强调警幻仙姑是“如此的美”。,如上所述,警幻仙姑不同于小说中贾府里里外外的那些男男*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对于全书的布局和构思来说,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荣、宁二公的“在天之灵”深为宝玉这个不肖后代担忧,担心他会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逆子贰臣,企图让警幻对他“感化教育”,但宝玉毕竟是一块“顽冥不化”的“石头”,因此最终落入“迷津”。这样,也反衬出宝玉顽强的性格和不屈的叛逆精神。,读完了这首赋,读者对警幻仙姑的印象仍然是若有若无,似在虚无缥缈之中,难以捉摸。这是因为作者写的是“神”而不是人,是一个虚幻的“影子”,这样就无须苛求作者一定要把这位仙姑塑造成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本赋使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而且有意模拟《洛神赋》,不少句子直接从中取意,除去上文提到的之外,又如“若飞若扬”化用“若将飞而未翔”句,“将言而未语”取意“含辞未吐”,“待止而欲行”是“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行难期,若往若还”几句句意的概括,皆可佐证。读者读本赋,联想到曹子建梦宓妃事,就更会感到这位“仙姑”和她生活的“幻境”,虚无缥缈,神秘难测。
目录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出自作者艺术构思的需要。通过警幻仙姑做向导,宝玉看册籍、听曲子,歆享声色男女之乐,据说这是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的嘱托,企图使宝玉通过饮馔声色,改“邪”归“正”,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继业者”。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警幻就是地上封建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化身,是现实生活中的统治者在天上的代表。从这一点来说,警幻不能算是小说中一个个性化的形象。但是居于“离恨天之上”的幻境中的这位仙姑,毕竟操有“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大权,她对宝玉说她之前来是因为“*冤孽缠绵于此”,因此要“访察机会,散布相思”。说得具体一点,全书中那些“痴男怨女”的“风情月债”、恩恩爱爱皆由她操纵安排,这样看来,她又是与全书情节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所以作者才不惜笔墨,为之作赋。,《警幻仙姑赋》对这位仙姑作了全面介绍、着意刻画,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脂砚斋批说:“……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亦不可无者也。”(甲戌本)这说明本赋在小说的整体布局中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赋的内容大致可分四层。前十句是第一层,先写这位仙姑“出场”时不同寻常的风度与气派,侧重神态的勾勒和气氛的烘托。“方离”二句说,她是从周围以柳林作为屏障的“花房”中走出来的。以下便接着写她每走过一个地方,鸟儿便从庭院的树上惊起;她将到时,身影先度过曲折的回廊。“鸟惊庭树”用《庄子·齐物论》以“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来衬托毛嫱、丽姬之美的典故,来反衬她超俗的美丽。“仙袂乍飘兮”四句是说仙姑到来之际,带来的醉人的异香和悦耳的声音。大意说:她的衣袖刚刚飘起,就会让人闻到麝兰浓郁的芳香;她用荷花缝制的衣服刚要摆动,便会听到她身上的环佩发出铿锵叮咚的声响。,“靥笑春桃兮”以下,是本赋的第二层。前八句是对仙姑姣好容貌以及修饰打扮的工笔细描。大意是:春天桃花般的脸上衬着笑靥,乌黑的发髻堆起如高耸的云朵;嘴唇如成熟的樱桃鲜红饱满,石榴子般的牙齿含着清香。纤纤细腰楚楚动人,如同随风飘舞的雪花一样;珠翠掩映面目生辉,额上涂饰的还有嫩绿鹅黄。这八句中有多处用典,都极恰切自然。“靥笑春桃”用古人常言“桃花似笑”意;“云堆翠髻”化用曹植“云髻峨峨”句;“唇绽樱颗”则用张宽《太真明皇并笛图》中“露湿樱唇金缕衣”句意;用“回风舞雪”来形容仙姑体态轻盈飘忽,干脆套用了曹植《洛神赋》中“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仙女”在人们的意念中本来就是美的,如果对警幻这一形象的描绘,仅限于肖像式的描绘,则未免平庸呆板,所以作者接着又对她的风度、神态着意刻画,务必使其“超俗”。她或“出没花间”,或“徘徊池上”,那举止“宜嗔宜喜”、“若飞若扬”,这是说玩耍时面部的表情喜笑嗔怒都自然大方,举止动作则轻捷婀娜。“蛾眉颦笑兮”以下四句写她皱起弯弯的眉毛欲言又止,莲步轻挪、欲止仍行的妩媚神态。,经过作者精心描绘、极力渲染,这位娇艳动人、世间无与伦比的仙人的形象,便活脱脱地兀立在读者面前。,警幻仙姑既然掌管“风情月债”,主宰着人世间众多的“痴男怨女”的命运,她的容貌自然应当在仙女中出类拔萃,同时她的品德修养、精神情操也应如昆山片玉,使人无可挑剔。因此,本赋的第三层便集中对仙女的高尚品格进行讴歌和赞扬。这一层共二十二句,自“羡彼之良质兮”一句开始,前八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对仙姑的仰慕之情,大意说: (我)羡慕美人优良的品质啊,象冰一样清、象玉似的光润;(我)羡慕美人那华丽的衣服啊,灿烂的花纹闪烁着光芒;(我)爱美人的容貌啊,就象用香料培植、玉石雕刻一样;倘若把美人的神态风度打个比方,就象龙飞凤舞那样*倜傥。“其素若何”以下改用设问句,六组十二句,一问一答,巧妙设喻,进一步具体描写仙姑芳兰竟体、高雅超群之美。这十二句的大意说:她的(皮肤)白皙象什么?春天的梅花迎雪开放。她的(心地)纯洁象什么?秋天的菊花披上了寒霜。她的(性情)文静象什么?青松在深谷里成长。她的(容貌)艳丽象什么?彩霞映照澄碧的池塘。她的(举止)文雅象什么?蛟龙在弯曲的池塘里游逛。她的(气度)神采奕奕象什么?月光照射在寒冷的江面上。这里把仙姑的形貌美与心灵美融为一体来写,当然使人更觉得她“完美无缺”,只能是“神”而不是“人”。“应惭西子,实愧王嫱”二句是对以上描写的概括。既然这位仙姑的容颜使西施自惭形秽,让王嫱深感羞愧,那就等于说,人间天上首屈一指了。,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无丝毫瑕疵的人,“奇矣哉”,梦中的宝玉纳闷,他不能不感到奇怪,她究竟“生于孰地,来自何方?”第四层提出这个问题,却并没有回答,其实也无须正面回答,“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信不信由你吧,这样的美人“瑶池”里找不到第二个, “紫府”中的仙女也无人能和她相比。“瑶池”是西玉母所居之处,仙女如云;“紫府”又称“紫宫”,俗谓“仙府”,可想那儿的仙女更多。可是她们都被这位仙姑比下去了,这就进一步烘托出她的美。“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结尾两句,一句设问,一句感叹,再次强调警幻仙姑是“如此的美”。,如上所述,警幻仙姑不同于小说中贾府里里外外的那些男男*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对于全书的布局和构思来说,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荣、宁二公的“在天之灵”深为宝玉这个不肖后代担忧,担心他会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逆子贰臣,企图让警幻对他“感化教育”,但宝玉毕竟是一块“顽冥不化”的“石头”,因此最终落入“迷津”。这样,也反衬出宝玉顽强的性格和不屈的叛逆精神。,读完了这首赋,读者对警幻仙姑的印象仍然是若有若无,似在虚无缥缈之中,难以捉摸。这是因为作者写的是“神”而不是人,是一个虚幻的“影子”,这样就无须苛求作者一定要把这位仙姑塑造成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本赋使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而且有意模拟《洛神赋》,不少句子直接从中取意,除去上文提到的之外,又如“若飞若扬”化用“若将飞而未翔”句,“将言而未语”取意“含辞未吐”,“待止而欲行”是“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行难期,若往若还”几句句意的概括,皆可佐证。读者读本赋,联想到曹子建梦宓妃事,就更会感到这位“仙姑”和她生活的“幻境”,虚无缥缈,神秘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