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回家祭祖,被大哥挡在前面

又逢初一,青锋镇许员外家眷早早坐着马车,到二十里外青锋山青锋寺吃


斋菜


,顺便烧香拜佛。


青锋寺老和尚厨艺一流,腌制的


萝卜干


味道醇厚,菌干笋干清爽鲜香,就连他们熬制的


白粥


也分外可口。


青锋镇不少有钱人都喜欢有空去青锋寺清清肠胃,提提精神。


许员外老母亲王氏虽然年过六十,经历风风雨雨,向来硬朗,满嘴只剩下两颗牙齿了,还嘎嘣嘎嘣吃


炒黄豆


呢。


因近来天气炎热,肠胃不舒,她想起到青锋寺拜佛时候吃过的白粥小菜,便嚷嚷着要上山。


许员外是个孝子,感念幼年丧父,全靠寡母一手一脚将自己带大,别说白粥小菜,就是京城皇帝老儿


御膳房


里头的山珍海味,只要老太太想吃,他也会想法子将御厨请来。


许员外原想请一位青锋寺的老师父到家里供奉,顺便替老母亲熬熬白粥,做做小菜,一来敬佛,二来尽孝,岂非两全其美?


谁知青锋寺老和尚们犟得很,无论他出多少钱,他们都不动心。


没办法,许员外只能每逢初一十五便让自己娘子陈氏陪老母亲到寺里走一趟。


因王氏年纪大了,经不起颠簸,车厢壁与底部全都包上了软乎乎的绵垫。王氏坐在车内,听着有节奏的车声,很快沉沉睡去。


老人家觉浅,难得熟睡,陈氏不敢惊动她,与女仆杨妈守在旁边,两人一个字都没说。


天色还早,山路僻静,马车行驶到离青锋山还有四五里路时,忽然被一棵横在中间的树挡住了去路。


车夫老胡急急勒住了马,车厢内三个女人滚成一团,幸亏车厢壁绵软,才没造成大祸。


陈氏检查了一番,确认婆婆并无大碍后,斥责老胡不好好赶车。


老胡颤抖着声音说外头有土匪。


陈氏撩起车帘一看,大树横路,树后面站着三个半大孩子,赤着脚,手中拿着


*


,为首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喝道:“有钱快快拿来!”


老胡心知这个年纪的少年天不怕地不怕,真要惹恼了他们,只怕一车人都得遭殃,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扔到为首少年的脚边。


为首少年捡起钱袋,掂量掂量,说:“不够!看你们马车,定是有钱人,再多拿一点!”


老胡暗暗叫苦,盘算着如何说服少年。


陈氏怕婆婆受惊,正要起身下车,却被婆婆王氏按住了,王氏自己走下了马车,道:“孩子们,你们遇上什么难处了?跟婆婆说说,看看婆婆能不能帮忙。”


她一脸慈祥,声音又和善,三个少年忍不住走过来,向她道歉。


第二高的少年说,自己婆婆病了,两日水米不沾牙,他们着急去请大夫,手头又没钱,才冒犯了老夫人,如果老夫人能施以援手,救婆婆一命,他们三个愿意为奴为仆,报答老夫人的大恩大德。


陈氏此时也下车了,仔细观察三人,发现他们衣衫褴褛,脖子后背晒得黑乎乎,明显日常常常干活的,不像好吃懒做的浪荡子,便问他们婆婆在哪里。


三个少年说就在路边不远。


王氏吩咐老胡进去,将他们婆婆背出来,一块坐马车到青锋山,青锋寺里有个独臂老和尚懂医术,去年还给自己开过方子,医术相当高明。


三个少年不约而同,直接跪下磕头,然后拖开挡路的树。


老胡跟他们跑进了草丛里,过了好一会儿,背回来一个浑身黑衣的老妇人。


老妇人生病已久,多日不曾洗涮,浑身散发着馊味。她挣扎着要给她们行礼,说脏了他们的车子,实在不好意思。


“嗐,妹妹别在意,人都有难过时,跨过去就不难了。你三个孙子,多好的孩子哇。”王氏见老妇人一脸愧色,连忙转移了话题,扶她到一侧躺下,自己则和陈氏、杨妈挤在一块。


青锋寺老和尚看在王氏和许员外的份上,给老妇人诊了脉,开了三副汤药,并让老妇人在寺内休息,康复后再下山。


王氏这几日身子有些不爽利,忙了这一遭,心情明朗,身子反而好了,在寺里逛了逛,看看花树,听听梵音。


三个少年找到寺里来了,一看到她就跪下,扑通扑通磕了三个响头,要卖身入许家做奴仆。


王氏哭笑不得,说自家下人够了,他们都是好孩子,给自己办事吧。


“好!”老大一口答应,其他两人也点头。


王氏说,自己上青锋山来,为的就是老和尚的饭菜,今天天气热,特别想喝一碗什锦汤。


他们三人,一人照顾婆婆,一个去煎药,另外一个就跟随老和尚学学怎么煮汤吧。


老大立刻分派任务,自己去煮汤,二弟伶俐,照顾王老夫人;三弟老实,照顾婆婆和煎药。


那天午膳,王氏并未喝到老大亲手熬制的什锦汤。


什锦汤乃是老和尚的独门手艺,他不肯随意教给一个外来的陌生孩子。


老大好话说尽,也不管用,直接跪在灶台前,说老和尚什么时候答应,他就什么时候起来。


“哟,你这孩子,还真犟啊,去去去,别挡着我烧火。”


老和尚撵他,他爬起来,也不跪了,跟在老和尚身后,抱柴火,挑水,洗菜干,凡是老和尚想干的事情,他都抢着做。


老和尚也不管他,随他折腾去。


午后,王氏带着儿媳妇陈氏去看老妇人,老妇人吃过药,用过简单粥菜,精神好了许多,靠在床头,一看到她们婆媳就挣扎着起来行礼,被王氏按住了,让她好好休养。


老妇人自称姓全,夫家姓林,丈夫早年亡故,好不容易养大儿子,娶了儿媳妇,生下三个乖孙子,儿子带着儿媳外出做官,五年未归,几番打听,听人说过江遇上大风沉船了,两个都没了。


这些年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孙子,能变卖的都变卖了,身子一日比一日差,幸亏三个孙子懂事,帮村里人干点活计赚点铜板,尤其大孙子,十三岁学赶牛犁田,什么都肯学肯干。


“嗯,你家大孙子,是个能干的。”王氏点点头,回头朝陈氏看了一眼。


陈氏暗暗叫苦。


她明白婆婆的意思,婆婆这是看上了林家老大,有意招他为孙女婿啊。


可陈氏成亲多年,只生了一个女儿,从小娇生惯养,指望嫁入高门大户当少奶奶的,若是许配给一个穷小子,怎么甘心?


为人儿媳多年,她懂老太太的性格,认定了的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改变的。


于是,她打算双管齐下,从林家小子与自己丈夫许员外那里下手。


王氏上青锋山,一向当天去当天回,这回因为全老太太的事情,决定在山上多呆几天,让儿媳妇陈氏先回去料理大小家务。


陈氏说,不如老太太先回去,自己留在山上照顾全老太太。


王氏不高兴了,道:“让你回去就回去,还推什么!”


陈氏走后,王氏与全氏两人,喝喝茶,聊聊天,才发现两人夫君当年曾经同榜


进士


,又都早亡,不由感慨彼此命运坎坷,越说越亲密。


林老二守在旁边,不时过来,给她们送上热水,冲茶,殷勤得很。


王氏见状,感叹自己年过六旬,只得一个孙女,没有福分抱孙子。


全氏笑笑,说孙儿虽然有三个,从小疏于管教,文不成,武不成的,如果不嫌弃,愿意送一个给王家收养。


王氏摇摇头,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若自己命中福薄没有孙子,不必强求,她倒是想招一个稳妥的上门孙女婿。


两人都是久经风雨,说话不必说到底,全老太太明白她的意思,说他们没了父母,婚事全由自己做主,老太太看中哪个,只管开口。


林老二听了,心砰砰直跳。父母失踪时他已经八岁,从小也是绮罗丛养大的,突然日子艰难起来,他从不愁吃穿的小少爷沦落到要为农家放牛,经常挨骂挨饿,若是老太太看中了自己——


一想到这里,他恨不得立刻跪倒在老太太面前,请老太太考虑考虑自己,但他也知道,以王老太太的身家,若是自己表现得太心急了,反而会惹起老太太的不快。


不争,就是争!他拿定主意,继续认真侍候,不多说一句话。


王老太太看了看他,忽然笑眯眯道:“老二,你也说说,你觉得你们三人之中,谁比较适合我孙女?她从小娇惯,脾性不大好。”


“那必须是大哥,他为人善良负责,做事又踏实,这些年若不是有他撑着,我们家早散了。”林老二恭恭敬敬地回答。


全老太太也抹了把泪,道确实苦了老大,他为了这个家,吃尽苦头,右脚曾经被大水牛踏了一脚,踩到趾甲都变形变色了,他连说都不说一声,第二天硬是拖着受伤的脚,继续去干活。


王老太太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对全老太太说,老二这孙儿聪明,前途不可限量。


两位老太太在青锋寺一连住了六天,感情越来越好,但她们两人商定的入赘人选是谁,却笑而不提。


林老大知道这事,并不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他会干活,却不会哄人,许员外家的大小姐,恐怕只有二弟那样的巧嘴善思才能应付得来。


他一门心思要打动老和尚,这几日,一直跟在老和尚身后转,有居士与香客甚至以为他是老和尚的俗家弟子。


老和尚受不了他的纠缠,说算了算了,煮一回什锦汤给他看,学到多少看他本事了。


什锦汤原材料并不复杂,主要是几种菌干与新鲜的青菜,一一切成细丝,用少量


香油


爆一爆菌干,加入汤汁烧开,最后加入青菜丝,撒上一点点盐,撇掉油沫,汤汁清爽微甜,确实适合老人家食用。


林老大有样学样,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方法也煮了一碗,却发觉味道鲜美是鲜美,却不够醇厚,比老和尚的什锦汤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他以为是火候不够的缘故,又煮了一份,还是味道不像。


老和尚摇摇头,说还是差了点慧根啊,要是换了别人,早知道问题症结在哪里了,你我无缘,你还是走吧。


林老大忍着心头难过,把最后煮的那碗什锦汤端给了王老太太,说自己答应过的,虽然煮得不好,也是一番心意。


王老太太喝了一口,点点头,又摇摇头,说确实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林老二将大哥拉到外面,问了两句。


林老大说了学艺经过,林老二一听,拍了下大腿,道:“大哥,你糊涂啊,关键不就是加入的汤汁吗?你不妨问问老师父。”


他说得声音有点高,房间内两位老太太也听到了,彼此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林老大一听,的确是那么一回事,立刻赶回厨房,问老和尚。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老和尚早熟悉了他的个性与表情,问道:“这是别人告诉你的?”


林老大说对,是自己二弟教自己的。


“那我与他有缘,你回去把他叫来。”


林老大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匆匆赶回后院,找二弟。


林老二正冲着入赘一事发力呢,哪里肯去找老和尚。这些天他用尽浑身解数,处处表现,终于赢得王老太太另眼相看,一看到他便微笑。


他担心若是自己去了厨房,大哥在王老太太跟前表现一番,让王老太太改了主意。


林老大无奈,只好重回厨房。


老和尚得知被拒后,合掌念了一声佛,告诉了林老大关于汤的秘诀。


林老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


林老大按照老和尚所说的,在汤汁里加了一点特别的东西,煮出来的什锦汤味道,果然和老和尚煮的一模一样。


他兴高采烈端着真正的什锦汤去找王老太太,祖母告诉他,许员外家赶来接人,王老太太带着二弟走了,要二弟入赘他们家当孙女婿。


林老大怅然若失:“老夫人还没喝到我亲手煮的什锦汤呢。”


全老太太说,他们府上什么山珍海味没有,王老太太说要喝他做的什锦汤,不过是为了让他心里好过些罢了。


林老大带着祖母和三弟离开青锋寺,返回家中。


在厨房这些日子,他学了十来道菜,觉得自己在做菜方面有点天赋,便到镇上酒楼后厨打杂,偶尔做了一道素菜,大受客人赞赏,得了一钱碎银的奖赏。


转眼三年,林老大厨艺大增,离开了青锋镇,到县城里做厨子,由三弟在家照顾祖母。


他二弟林老二,凭借一张嘴,哄得许家大小姐团团转,在去年如愿以偿,入赘许家,开始参与许家生意的管理。


王老太太年纪更大了,腿脚有些小毛病,近来已经不去青锋寺,但每逢初一十五,能上喝一碗什锦汤,因为林老大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许家来,亲自动手,煮一碗什锦汤,去年许家婚宴,还是他主厨的呢。


青锋镇上不少人都说,林老大有本心,这些年一直把老太太当大恩人孝敬。


这话传到林老二耳中,他不开心了,觉得别人明着夸老大,暗地里贬低自己,骂自己没本心。他怎么没本心了?每日为许家生意东奔西走,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候连晚饭都顾不上。


他心中怨恨老大,若不是他非要每半月表演一次,别人早忘了王老太太对他们林家有恩一事,又怎么会嘲笑自己?


清明


扫墓,林老大领着弟弟,挑着担子,到山上扫墓,把祖坟和父母的


衣冠冢


都清理了一遍杂草,摆上供品,只等老二来到,便烧香磕头。


然而,等了又等,日头都升中天了,老二人影都没一个,林老三几度催促,林老大都说再等一等,可能老二一时忘记了。


“哥,别等了,他应该不是忘了,而是忙着给他们许家上坟呢。”林老三指了指对面相隔不远的山。


林老大一看,对面半山腰,老二陪着许员外,正在给许家祖坟磕头呢。


他们是兄弟,哪怕在对面半山腰,林老大还是一眼把自己二弟认出来了。


这一刻,他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入赘,二弟,不再是林家的人了。


五月初一那天,林老大去许家送礼,许家慌慌张张的,听说老太太出房门时被门槛绊倒了,晕了过去,许员外请了大夫,撬开牙关,灌了羚羊角水,也不知老太太能不能醒来。


林老大晓得此刻许家事多心烦,不便多打扰,便留下礼物,匆匆赶到青锋山,一步一磕头,拜上青锋寺,替老太太祈福。


他跪在菩萨面前祈祷,说好人就该有好报,像王老太太这样的好人,该活到一百一的。


“傻孩子,你这是何苦呢。”


厨房老和尚出现,摸了摸他的头。


林老大忽然崩溃了,泪如雨下,久久不能平静。


他在害怕,害怕的不仅仅是王老太太的病,还有自己祖母。祖母体弱多病,心里又老念着死去的父母,身子好一阵又坏一阵。


那天下午,许家派人寻他,一直寻到青锋寺来,说老太太醒了,嚷着肚子饿,想喝一碗什锦汤。


林老大连忙随他们去,谁知等什锦汤做好时,王老太太已经去世了。


林老大又一次落泪,要是自己当时守在许家门口就好了,为什么要上青锋寺呢。


守灵那段时间,林老大一直在许家做饭,王老太太灵前供奉的各色菜肴,都是他亲手做的,每日三餐,变换不停,但必定有一份什锦汤。


三年后,又是清明节。细雨纷纷,林老大领着三弟给自己祖母扫墓,刚摆好供品,林老二带着一大群仆人挑着担子来了,吆喝着仆人赶紧把东西都摆上,他要给祖母磕头。


“且慢!”林老大挡在了前面,“去年祖母去世时候你不回,现在你回来拜什么?”


林老二毫无愧色,反而一脸轻松:


“去年,去年许员外不还好好的吗?如今他和陈氏重病在床,再也管不了我了,我就是来拜祖坟,他们许家又能奈我何?”


许员外,陈氏。林老大觉得分外刺耳,他望着对面半山腰许家祖坟,两三个仆人在除草铲土,许员外重病,林老二来了这边,许家大小姐生下的孩子还小,无一个子孙在场。


林老大依旧挡在前面:“你是许家的人,你该拜的是许家的坟,对面有坟头,快去敲锣!”


林老二觉得大哥简直不可理喻,哪有把自己弟弟往外推的?自己做小伏低,好不容易熬到许家老太太死了许员外病了,正要翻身做主人,大哥居然还把自己当许家人,当着众人的面下自己面子。


不管怎么说,林老大始终不让林老二拜林家祖坟,撵他走。


林老二要仆人们拉开他,林老大道:“我是长子,你当年入赘,也是有文书在官府的,若是闹大了,看你以后怎么立足怎么做生意!”


林老二是个聪明人,知道此事闹开了对自己不利,忍了又忍,终于还是带着仆人走了,直接上了对面山,烧香放鞭炮,闹轰轰的。


坟前撵二弟一事,还是闹开了,有人说林老大狠心,有人说林老大重情重义。


许员外得知此事,拖着病体,到衙门里立下文书,自己名下所有家产,都归女儿还有女儿生下的孙子所有,与外人无关。


林老二跟妻子大闹一场,说许家瞧不起自己,许大小姐冷冷道:“我爹还没死呢,你连我许家祖坟都不扫了,若是我爹不在了,你还不飞上天?”


林老二见势头不好,连忙低头认错。


“你当然错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偷偷在翠堤街、白石街养了几个女人!要知道,我许家女婿,不是非你不可!”


林老二哭哭啼啼,说儿子还小,不能没有父亲。


“对,不能没有父亲,我会重新为他挑一个老实又负责的父亲,你放心滚吧!”


林老二从未想过一向被自己哄得服服帖帖的妻子忽然转了性子,却忘了王老太太早就提醒过他,孙女从小娇生惯养,脾性大得很,既然背叛了她,要想再哄她回心转意,难。


林老二真的被赶出了许家。


他回林家,三弟并不认他,说自己没有姓许的哥哥。


他去县城,发现新开了一家卖斋菜的饭馆子,饭馆老板居然是大哥,生意还很不错。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自己很聪明,日子却过得还不如笨拙的大哥。

发表于:2023-12-31 18:00
7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