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均为台风论坛会员所创。
2212号台风“梅花”亲历记
A388
2022年9月14日,周三。,在经受了三天倒槽雨带的侵扰后,我们位于倒槽雨带与螺旋雨带的间歇中。下午,在距离预报登陆时间仅剩不到10小时的时候,窗外的风雨仍然相对平静,这表明“梅花”的主体环流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小。这并不是江浙沪地区典型台风的“一贯作风”,“梅花”先向我们展示了她的特殊之处。翻看了以往小环流“*”台风的表面观测资料,我们预感到,今天晚间的起风会比较迅速,需要提前做好“追风”的一切准备工作。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梅花”的环流之小,也得以让我们赶在风雨来临前回到宿舍(经过校方商讨,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当天回宿舍的时间由原来的21:30改为19:30),避免了被淋成落汤鸡的“开场”。我们准备了一台能够绘制过去24小时内气压-时间序列曲线的气压计,用于记录下台风过境期间的气压变化情况。,入夜后,“梅花”在步步紧逼的同时,将核心区外围的雨带“甩”上岸,降雨开始变得明显起来。趁着核心区尚未来临,我与室友决定先行一步,完成语文小组探究作业,为明天的班内分享做准备。窗外,雨点打在树叶上、地面上,声音均匀而清脆,似乎是在演奏一首大自然的乐曲;而水滴落在窗框上的重击声,则像是给这乐曲配上了架子鼓——这“乐曲”使我们的心态放松下来,借着能够帮助集中注意力的白噪音,耐心而又高效地完成了小组探究作业,为之后的追击留下了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晚上11点,就在“梅花”已经离开舟山群岛进入杭州湾之时,核心区外的最后一波螺旋雨带进入了市区,“梅花”初步显露了她的威力。被雨带覆盖的校园内风大雨急,宿舍楼一旁的大树上,枝条与树叶正发出巨大的响声。带着相机的室友兴奋地凑到窗前,抓拍这些震撼的画面。此时此刻,我们距离台风眼仅65公里,但气压计的读数仅下降至993百帕。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的气压,预示着在接下来的“眼墙”中,存在强大的气压梯度,足已造成具有破坏力的暴风。与此同时,台风眼周围的眼墙,携带着超过12级的狂暴阵风,先一步在临港新城的滴水湖一带上岸。,这波螺旋雨带过境后,窗外的雨强有所减弱,但风势未减,继续吹得树枝与电线作响。紧紧盯着气象雷达,看着眼墙正迅速北移,与我们的距离不断拉近;与此同时,手边气压计的示数跌下了990百帕,提示着台风核心区,已经“迫在眉睫”。“中央气象台9月15日00时35分发布台风登陆消息:,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的中心今天(15日)凌晨0点30分前后在上海奉贤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午夜已过,在一次又一次的网页刷新中,我们等来了台风登陆消息。奉贤沿海距离我们仅几十公里,这说明,携带着最强劲风雨的眼墙,即将登场。,窗外的风雨骤然增大,风力在十分钟内猛烈上升了几个级别,吹动着瓢泼大雨形成雨幕,宛如一堵堵由雨水构成的墙壁,飞速向着宿舍楼的外墙上砸去,在被吹得略有摇晃的路灯下,显得极为壮观。,又一阵猛烈的狂风砸来,兴奋的室友举着相机,抓拍了这一在上海市区堪称罕见的风雨之景。大树正剧烈摇晃着,上方一些较为脆弱的枝干直接被狂风暴雨无情折断,散落在户外的地面上、草坪上、绿化带上。在高楼挡风明显的中心城区,尚且已经出现了此等景观,难以想象沿海地区的场面又是何等的震撼。,“上海宝山吴淞水文站(站号A5156)录得最大十分钟平均风32.2米/秒(东北偏北风),两分钟平均风34.2米/秒,最大阵风42.8米/秒;,崇明东滩湿地(站号A5356)最大十分钟平均风32.4米/秒 (东南偏东风),两分钟平均风33.0米/秒,最大阵风40.3米/秒。,在不考虑表面观测密度差异的情况下,两个观测站分别打破上海地区建国后最大两分钟平均风与十分钟平均风纪录。”,最新的观测数据传出,提示着我们正在见证历史。随着眼墙内缘的过境,户外的风雨在凌晨1点前后达到鼎盛,气压计读数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跌:986百帕、985、984、983、982……凌晨1点20分,户外的风力逐渐减弱,五分钟后只剩下微风与淅淅沥沥的小雨。雷达观测显示,我们位于风眼之内。检查一遍气压计读数:978百帕,与周边观测站的数据及各大气象部门的定强大致相符。,户外回归平静后,熬夜的困意终于涌入大脑。身体已经近乎精疲力尽,借着这喧嚣中短暂的静谧,我们迅速进入了梦乡。想来觉得还有一丝遗憾——如果“梅花”白天登陆,我们兴许还能看到风眼内的蓝天,以及透过云缝探出头来的阳光。可惜“梅花”半夜造访,略显可惜。,早晨起床时,我们已经离开了“梅花”的核心区,只有外围环流仍在带来断断续续的强风和阵雨。从宿舍楼到食堂买早饭的路上,那满地的残枝落叶,是“梅花”造访留下的痕迹。一切恢复如常,学生正常上课、“社畜”照例通勤,唯有xx中学311寝室的五位“追风人”,仍回味着昨晚的喧嚣。,2022.9.19
目录
文章均为台风论坛会员所创。
2212号台风“梅花”亲历记
A388
2022年9月14日,周三。,在经受了三天倒槽雨带的侵扰后,我们位于倒槽雨带与螺旋雨带的间歇中。下午,在距离预报登陆时间仅剩不到10小时的时候,窗外的风雨仍然相对平静,这表明“梅花”的主体环流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小。这并不是江浙沪地区典型台风的“一贯作风”,“梅花”先向我们展示了她的特殊之处。翻看了以往小环流“*”台风的表面观测资料,我们预感到,今天晚间的起风会比较迅速,需要提前做好“追风”的一切准备工作。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梅花”的环流之小,也得以让我们赶在风雨来临前回到宿舍(经过校方商讨,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当天回宿舍的时间由原来的21:30改为19:30),避免了被淋成落汤鸡的“开场”。我们准备了一台能够绘制过去24小时内气压-时间序列曲线的气压计,用于记录下台风过境期间的气压变化情况。,入夜后,“梅花”在步步紧逼的同时,将核心区外围的雨带“甩”上岸,降雨开始变得明显起来。趁着核心区尚未来临,我与室友决定先行一步,完成语文小组探究作业,为明天的班内分享做准备。窗外,雨点打在树叶上、地面上,声音均匀而清脆,似乎是在演奏一首大自然的乐曲;而水滴落在窗框上的重击声,则像是给这乐曲配上了架子鼓——这“乐曲”使我们的心态放松下来,借着能够帮助集中注意力的白噪音,耐心而又高效地完成了小组探究作业,为之后的追击留下了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晚上11点,就在“梅花”已经离开舟山群岛进入杭州湾之时,核心区外的最后一波螺旋雨带进入了市区,“梅花”初步显露了她的威力。被雨带覆盖的校园内风大雨急,宿舍楼一旁的大树上,枝条与树叶正发出巨大的响声。带着相机的室友兴奋地凑到窗前,抓拍这些震撼的画面。此时此刻,我们距离台风眼仅65公里,但气压计的读数仅下降至993百帕。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的气压,预示着在接下来的“眼墙”中,存在强大的气压梯度,足已造成具有破坏力的暴风。与此同时,台风眼周围的眼墙,携带着超过12级的狂暴阵风,先一步在临港新城的滴水湖一带上岸。,这波螺旋雨带过境后,窗外的雨强有所减弱,但风势未减,继续吹得树枝与电线作响。紧紧盯着气象雷达,看着眼墙正迅速北移,与我们的距离不断拉近;与此同时,手边气压计的示数跌下了990百帕,提示着台风核心区,已经“迫在眉睫”。“中央气象台9月15日00时35分发布台风登陆消息:,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的中心今天(15日)凌晨0点30分前后在上海奉贤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午夜已过,在一次又一次的网页刷新中,我们等来了台风登陆消息。奉贤沿海距离我们仅几十公里,这说明,携带着最强劲风雨的眼墙,即将登场。,窗外的风雨骤然增大,风力在十分钟内猛烈上升了几个级别,吹动着瓢泼大雨形成雨幕,宛如一堵堵由雨水构成的墙壁,飞速向着宿舍楼的外墙上砸去,在被吹得略有摇晃的路灯下,显得极为壮观。,又一阵猛烈的狂风砸来,兴奋的室友举着相机,抓拍了这一在上海市区堪称罕见的风雨之景。大树正剧烈摇晃着,上方一些较为脆弱的枝干直接被狂风暴雨无情折断,散落在户外的地面上、草坪上、绿化带上。在高楼挡风明显的中心城区,尚且已经出现了此等景观,难以想象沿海地区的场面又是何等的震撼。,“上海宝山吴淞水文站(站号A5156)录得最大十分钟平均风32.2米/秒(东北偏北风),两分钟平均风34.2米/秒,最大阵风42.8米/秒;,崇明东滩湿地(站号A5356)最大十分钟平均风32.4米/秒 (东南偏东风),两分钟平均风33.0米/秒,最大阵风40.3米/秒。,在不考虑表面观测密度差异的情况下,两个观测站分别打破上海地区建国后最大两分钟平均风与十分钟平均风纪录。”,最新的观测数据传出,提示着我们正在见证历史。随着眼墙内缘的过境,户外的风雨在凌晨1点前后达到鼎盛,气压计读数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跌:986百帕、985、984、983、982……凌晨1点20分,户外的风力逐渐减弱,五分钟后只剩下微风与淅淅沥沥的小雨。雷达观测显示,我们位于风眼之内。检查一遍气压计读数:978百帕,与周边观测站的数据及各大气象部门的定强大致相符。,户外回归平静后,熬夜的困意终于涌入大脑。身体已经近乎精疲力尽,借着这喧嚣中短暂的静谧,我们迅速进入了梦乡。想来觉得还有一丝遗憾——如果“梅花”白天登陆,我们兴许还能看到风眼内的蓝天,以及透过云缝探出头来的阳光。可惜“梅花”半夜造访,略显可惜。,早晨起床时,我们已经离开了“梅花”的核心区,只有外围环流仍在带来断断续续的强风和阵雨。从宿舍楼到食堂买早饭的路上,那满地的残枝落叶,是“梅花”造访留下的痕迹。一切恢复如常,学生正常上课、“社畜”照例通勤,唯有xx中学311寝室的五位“追风人”,仍回味着昨晚的喧嚣。,202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