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告状

我生长的村子位于江南水乡,四周被绿油油的田野和弯弯的河流包围着。村民们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男人们推着小船在河道间穿梭,妇女们在田间辛勤劳作。我从小就听着乡野间流传的各种传奇故事长大,尤其喜欢听老人家讲述古时候发生在本地的故事。


我记得老人家讲过,在


唐宪宗


年间,我们村子里有个少年,叫李小和。他长得白白净净,可性格却很不好,经常欺负村里的小动物。


有一天,我见到他又拎着只可怜的小猫在村子里溜达。猫咪疼得直叫,李小和还洋洋得意的晃悠。我忍不住劝他:“小和啊,你就放过这小猫吧,它也是有生命的。”


李小和白了我一眼,不耐烦地说:“管那么多干什么?这是我的猫,我要怎么样它就怎么样。”


我看他死撑,也知劝不动,就摇摇头离开了。


第二天,我又看见李小和在村口逗弄一只小狗。小狗被他绑着脚,跳来跳去的,并疼得直叫。李小和却哈哈大笑,玩得不亦乐乎。


我上前劝他:“小和,你就放了这只狗吧,它疼得很辛苦的。”


“你真啰嗦!”李小和不耐烦地说,“这些动物长得就该供人玩乐,否则养它们干嘛!”


我看他无动于衷,只能再次摇头离去。


过了两天,我在村口碰见李小和,只见他胳膊上还驾着只小


鹞子


。这次,我没有上前劝说,只是默默地看着他。


就在这时,村口走过来两个身穿紫色长袍的中年男子。他们径直走向李小和,神色严肃地说:“请问你就是李小和吗?”


李小和有些疑惑,回答道:“对,我就是李小和,两位是?”


“我们奉阴曹大人之命,前来将你带走!”两人中的一个开口说道。


李小和吓了一跳,紧张地说:“你、你们开什么玩笑?我做了什么要被带走?”


两人面无表情地看着李小和:“我们来自阴间,奉命把因残害太多小动物而应受惩罚的你带到阴曹接受审判!”


李小和惊恐万分,脸色煞白,他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拼命摇着头说:“不可能,你们一定在开玩笑!怎么可能派人来抓我?”


两人依然面无表情,其中一人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上面写满了奇怪的文字。那人声音低沉地说:“这份文书,记载了你残害的所有动物名单以及行为详情,现在要将你带走接受发落。”


李小和接过文书,只见上面详细列出自己这些天折磨动物的种类和次数,还有些证言描述他残忍的行径。李小和心里咯噔一下,双手不停颤抖,脸色更加苍白。


他跪倒在地,哀求那两人说:“二位大人,我知错了,我还小,给我一个机会改过自新,求你们放过我这一次!”


两个人面带怒色,严厉说:“没有商量的余地,你必须跟我们走!”


李小和吓得魂飞魄散,大喊道:“饶命啊!我明天就带着金银珠宝来赎罪!”


两人面露难色,其中一个沉吟了一会,说:“我们可以暂缓带你到阴曹,但必须在今晚之前准备好四十万钱来赎命。”


李小和连忙答应下来,目送两人的背影远去。他知道家里哪有这么多钱,只能拼命挣钱来救自己的小命。他马上回家,拆毁房屋,卖掉家产,终于筹措到二十万钱。然而还差了一大半,他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天色已晚,李小和看到屋外月色渐浓,知道时间所剩无多。他揉着自己的脑袋,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一个念头......


李小和揉着自己的脑袋,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一个念头——偷钱!虽然知道这是不对的,但为了自己的性命,他决定铤而走险一试。


天完全黑了下来,李小和悄悄来到了村中心一户人家。这是村里最富有的陈家,金银财宝应有尽有。他熟练地撬开窗户,爬了进去。屋里黑洞洞的,他摸到主屋,看到床头的一个小匣子。他试着打开,居然没有上锁!


李小和激动万分,他伸手就要去取里面的银两。就在这时,背后突然传来一个威严的喝问:“谁在那儿!”原来陈老爷夫妇听见动静起来查看。


李小和


心虚


得很,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陈老爷大喊:“小贼,敢在深夜入室行窃,简直是欺人太甚!”说罢就要上前抓人。


李小和见势不妙,慌忙向窗口逃去。陈老爷紧追不舍,终于抓住了他的衣角。陈老爷大喝一声:“敢在我家行窃,今天我就叫你进了衙门蹲大牢!”


李小和哀求道:“陈老爷息怒,我不是有意行窃,而是遇到大难,为了救命才不得已而为之,还求您宽恕我这一次!”


陈老爷坚定地说:“法不容情!你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拉着李小和就去了衙门。


很快,李小和就被押进了牢房。他委屈而绝望地坐在地上,面对漆黑的墙壁。旁边的犯人都在大声嚎哭,气氛阴森恐怖。李小和心如死灰,知道自己注定凶多吉少了。


这时,牢房一角传来一个古怪的声音:“小伙子,你似乎很苦恼啊。”李小和扭头一看,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正盯着他看。


李小和扭头一看,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正盯着他看。那老者似乎很和蔼,李小和鼓起勇气说:“老先生,我不是有心犯罪,只因为家中遭遇不测,为了救我母亲,才走上这歧路。我知道错了,但现在只能等着受罚了。”


老者好奇地问:“发生什么事了?你慢慢说来听听。”


李小和把前几天遇到紫衣人,被勒索四十万钱的经过说了一遍。老者听后沉吟了一会,说:“你母亲的名字叫李凤仪对不对?我记得十年前曾听人说起过这个名字。”


李小和惊讶地说:“您说的没错,我母亲就是李凤仪。请问,十年前发生了什么事?”


老者眼中闪过一丝悲伤,缓缓说道:“十年前,你母亲李凤仪本是京城一个权贵家的小姐,可那权贵家突然发生了一桩血案,你母亲被人诬陷了罪名,不得不离开京城逃到这里。”


李小和瞪大了眼睛,脱口而出:“天呐,我从未听母亲提起这件事!这十年来她过得很辛苦,我该替她找回公道才是!”


老者点了点头说:“不错,你母亲的名字必须洗清。我猜那两个紫衣人也许就是她的冤家找上门来的。”


李小和恳请老者告诉他详情,以便为母亲*。老者虽不记得当年的案情,但给了他一个莫大的启发——要为母亲洗清冤屈。


出狱后,李小和第一时间来到母亲墓前,跪下来叩头谢罪,起誓要为她恢复名誉。通过各方打听,李小和终于弄清了当年母亲被陷害的始末。原来真正的凶手就是当年那个权贵家的少爷。


李小和来到京城,要与那少爷对质。少爷惊恐万分,最终崩溃大哭,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李小和将他绳之以法,母亲的冤案终于昭雪。


从此之后,李小和过上了简单的生活,再也不去欺负小动物。他时时警醒自己,感激老者在狱中给予的启发,也感谢母亲在天之灵保佑自己洗清难缠的冤屈。这件事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佳话。


李小和遇到老者,找到了洗清母亲冤屈的真相,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但他时常会想起在狱中遇见的那些囚犯。他们都是些苦命人,也有不少是被迫入狱的。


一天,李小和来到县衙门外,请求见县令大人。县令素闻李小和替母亲洗冤一事,便召他入座说话。


李小和?县令大人说:“小人有一件事相求。我们狱中不乏命运多舛的囚犯,希望大人能宽恕他们,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县令沉吟道:“狱中之人,多有过错在先。但你这番话也启发了我。或许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他们重新做人,不能一棍子打死。”


自此,李小和经常去狱中探望囚犯,劝导他们自新,并向狱卒救济些钱财物品。有些囚犯在他的帮助下,提前出狱后改过自新,过上了新的生活。


李小和也经常劝说村民不要残害小动物,要慈悲为怀。虽然起初许多人不理解他,但久而久之,村民也接受了他的理念。村中小动物伤害的情况明显减少了。


时光飞逝,转眼李小和已经年过半百。他坐在田埂上,看着河水潺潺流过,想起了当年母亲冤案得以*的故事。还有,那位在困境中给予自己启发的老者,自己后来竟然没有机会再次相见。


这时,一个孩童跑了过来,笑盈盈地叫道:“小和爷爷,快跟我来,有只小猫咪掉进河里了!”


李小和忙起身跟了过去。看着孩童把小猫救起来细心照料,他心中涌起一阵暖意。


他知道,爱与宽恕的种子,正在这片溪水和田野中发芽生根。


李小和见孩童救起小猫,心中感慨万千。这让他想起自己儿时的种种过错,以及老者在困境中给予的启发。他决定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一本书,传授给后人,以 他们远离邪路。


李小和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名为《悔过录》的书。书中详细描写了他年少时无知蛮横、虐待小动物的行为,以及后来受到现世报应的痛苦经历。还有老者在狱中给他的忠告,帮助他找回内在良知的过程。


《悔过录》一经出版,很快传遍了附近各县。人们争相传阅,都说这本书启发了他们,让人从中感受到悔改的力量。一时间,李小和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江南地区。


有一天,一位远道而来的学者找到了李小和。他说:“我看了你的《悔过录》,深受感动。你记录了人从邪恶到悔改的成长之路,我想把它带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读到。”


从此,《悔过录》被越来越多学者传播阅读。随着年代久远,李小和的故事被简化了。但其中蕴含的悔过自新、善待万物的核心思想,已经深深植根人心,并世代相传。


时至今日,李小和的故事已融入当地的传说。村里的老人们还喜欢对孩子们讲述当年李小和改过自新的故事,激励他们学习宽恕与爱心。


而我也常在反思,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错,都值得被宽恕。我希望自己能像老者那般,成为他人新的启示。


这就是我追寻到的,关于李小和的传奇经历。它让我明白了悔改的力量,也感受到生命中善良和宽容的无穷魅力。我会继续用心聆听和记录更多这样催人奋进的好故事。


李小和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悔过录》后,深受当地人的敬重。有一天,村中来了一个游方僧人,他在村子住了一晚,便找到李小和,说看过了他的《悔过录》。


僧人赞叹道:“居士的书法好,见解高远,制止了多少残害生灵之事,功德无量啊!”


李小和谦虚地说:“您过奖了,我只是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启发大家行善而已。”


僧人说:“我在各地游历,见多识广,今生最大的感悟就是,世上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与爱护。你的书便是在传播这份宝贵的思想。”


李小和被僧人的见解折服,请求拜他为师,学习佛法精髓。僧人欣然答应,开始传授李小和佛法心要。


此后,李小和整日与僧人研读佛典,领悟万物平等、善恶因果的人生哲理。他也积极劝导村民修心养性,不再残害任何生灵。


几年后,僧人准备离开这处村庄,修行旅途。临行前他对李小和说:“你已经准备好,可以独当一面了。我期盼你能继续发扬佛法的真谛,曾经的我就在你身上。”


僧人走后,李小和将静修之余全部献身于传递佛法和启发村民,生生世世都不改其志。


时光荏苒,李小和已老迈。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便将僧人教导他的佛法心要编撰成书,名为《善生录》流传后人。


他希望通过书中的一字一句,激励更多人抛弃邪念,向善而生,亦如当年老者之言启发自己走上正道一样。


处在生命最后时刻,李小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知道,慈爱的种子已经播撒在人们心中,会代代相传,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发表于:2023-11-04 20:52
31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