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一位皇帝一生只会举行一次登基大典,即使是两次在位的明英宗,也只有一次而已。可是,清朝却出现了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举行了两次声势浩大的登基典礼,此人就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福临,即顺治帝。那么问题来了,顺治帝为何举行两次登基典礼呢,这到底有什么特殊目的? 一、顺治帝首次登基 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突然死亡,没有留下任何遗嘱。之后,各方势力经过一番较量,最终将年仅6岁的福临(皇太极的第九子)推上了皇位。按照规矩,在举行即位典礼之前,新皇帝要亲自祭拜天地、祖先,不过由于福临年幼,“遣辅国公篇古恭代”。祭祀的祝文里面写道:“国家不可无主,爰奉藐躬继承大统,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祭祀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帝在盛京的笃恭殿即皇帝位,摄政王多尔衮、济尔哈朗率领文武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礼。之后,顺治帝颁布登基诏书,表示要大赦天下。至此,清朝正式迎来了第三位皇帝,但是由于顺治帝年幼,所以朝政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把持,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顺治帝已经举行过登基典礼了。 二、顺治帝二次即位 1644年三月,关内的形势发生巨变,李自成进入北京,*了明朝的统治。同年四月,在吴三桂的“邀请”下,多尔衮率军入关,并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之后,李自成率领部众逃离北京。五月初二,多尔衮率军从朝阳门进入北京,原明朝的官员出城五里迎接。多尔衮“奏请”迁都北京,于是这年八月十二,顺治帝带着文武百官离开了盛京。 九月十九,顺治帝抵达北京,从正阳门进入紫禁城。之后,多尔衮率诸王及满汉文武官员上书请求顺治帝“即登大宝,以慰臣民”,于是在这年十月初一,顺治帝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登基典礼。这天黎明,顺治帝出宫升辇,率领文武百官“亲诣南郊,告祭天地”,然后返回紫禁城,坐在皇极门的御座上,接受百官的跪拜。 三、第二次登基深意 顺治帝既然已经在盛京登基了,为何还在北京登基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在盛京登基时,清朝还只是一个割据一方的政权,第二次登基时清朝已经入关。清朝的统治者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天下人表示他们要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正如顺治帝在祭天祝文中所说的那样,“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多尔衮在入关之初,清朝的统治集团发生了争论,阿济格认为应该劫掠一番,然后返回盛京。对此,多尔衮表示反对,他认为应该以北京为都城,“以图进取”,“以建万年不拔之业”。与此同时,多尔衮还受到身边汉人大臣范文程以及明朝降官的影响,在他看来这场在北京的登基典礼,正式宣示清朝对全国统治的开始。 参考资料:1.《清实录》;2.《清史稿》
目录
一般而言,一位皇帝一生只会举行一次登基大典,即使是两次在位的明英宗,也只有一次而已。可是,清朝却出现了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举行了两次声势浩大的登基典礼,此人就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福临,即顺治帝。那么问题来了,顺治帝为何举行两次登基典礼呢,这到底有什么特殊目的? 一、顺治帝首次登基 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突然死亡,没有留下任何遗嘱。之后,各方势力经过一番较量,最终将年仅6岁的福临(皇太极的第九子)推上了皇位。按照规矩,在举行即位典礼之前,新皇帝要亲自祭拜天地、祖先,不过由于福临年幼,“遣辅国公篇古恭代”。祭祀的祝文里面写道:“国家不可无主,爰奉藐躬继承大统,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祭祀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帝在盛京的笃恭殿即皇帝位,摄政王多尔衮、济尔哈朗率领文武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礼。之后,顺治帝颁布登基诏书,表示要大赦天下。至此,清朝正式迎来了第三位皇帝,但是由于顺治帝年幼,所以朝政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把持,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顺治帝已经举行过登基典礼了。 二、顺治帝二次即位 1644年三月,关内的形势发生巨变,李自成进入北京,*了明朝的统治。同年四月,在吴三桂的“邀请”下,多尔衮率军入关,并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之后,李自成率领部众逃离北京。五月初二,多尔衮率军从朝阳门进入北京,原明朝的官员出城五里迎接。多尔衮“奏请”迁都北京,于是这年八月十二,顺治帝带着文武百官离开了盛京。 九月十九,顺治帝抵达北京,从正阳门进入紫禁城。之后,多尔衮率诸王及满汉文武官员上书请求顺治帝“即登大宝,以慰臣民”,于是在这年十月初一,顺治帝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登基典礼。这天黎明,顺治帝出宫升辇,率领文武百官“亲诣南郊,告祭天地”,然后返回紫禁城,坐在皇极门的御座上,接受百官的跪拜。 三、第二次登基深意 顺治帝既然已经在盛京登基了,为何还在北京登基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在盛京登基时,清朝还只是一个割据一方的政权,第二次登基时清朝已经入关。清朝的统治者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天下人表示他们要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正如顺治帝在祭天祝文中所说的那样,“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多尔衮在入关之初,清朝的统治集团发生了争论,阿济格认为应该劫掠一番,然后返回盛京。对此,多尔衮表示反对,他认为应该以北京为都城,“以图进取”,“以建万年不拔之业”。与此同时,多尔衮还受到身边汉人大臣范文程以及明朝降官的影响,在他看来这场在北京的登基典礼,正式宣示清朝对全国统治的开始。 参考资料:1.《清实录》;2.《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