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师的误区

本文转自知乎社区


无障碍设计师的误区时刻,写给正在从事无障碍设计的你


吴力权


吴力权


视障者-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用户体验专家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当无障碍设计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时,作为一名视力障碍者我内心是充满喜悦的。


能够读到这篇文章说明你真的在试图更全面、完整的了解设计中的无障碍元素,以及究竟怎么样在产品内体现才会更恰当。


10 多年的信息无障碍工作里,我与上百位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设计师有过交流沟通,有的属于畅想,有的已成产品,还有的沟通到一半发现偏离事实太远而放弃。


不同的产品存在着大相径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但从整体看则存在一些共通的来自设计师对无障碍的共同误区。


接下来我想把几个最常见、最典型的共通误区分享给你,希望在无障碍的设计道路上能给予你些启示。


蒙上眼睛就是盲人的状态


不少设计师在设计针对视障者的产品,或者产品中包含视障者这一用户维度考量时,就马上会下意识想到蒙上眼睛就可以体验到盲人的状态。


图片 1一个蒙着眼睛探索的卡通人


几年前有位设计师找到我得意洋洋的让我体验她们的网页,宣称是个有过很细节化的设计,完全和视障朋友量身定制。


我被他说的也拉起了期待值,可进入他们的页面后我就傻了。


“您好,您已来到 xx 首页区域,当前光标在第一个选项区,共六个;您已离开首页区域进入列表区域,当前在第一项共 25 项,第一个标题是 xxx……”


图片 2卡通女孩掀桌子,途中文字为,洪荒之力爆发


为什么要罗里吧嗦的朗读这么多无关因素而不是直奔主题呢?


设计师理所当然的反问,你们不需要知道当前的位置吗?不需要充分了解页面结构吗?不需要知道自己当下焦点停留在哪里吗?这些,可是我蒙上眼睛亲身体验过的,我认为如上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我们普通用户优先注意到的。


可其实我最需要的,是高效率、直白的听到屏幕上显示的信息,而不是在显示基础上额外增加的内容啊。设想一下吧,如果把听到的这些内容夹杂在原网页内并视觉化,你能接受这个界面设计吗?


她愣住,陷入沉思。


屏幕阅读器是有自己的判断逻辑的,把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给凯撒,让屏幕阅读器知道哪些是标题,哪些是导航,哪些是正文。如何处理,它会传递给用户的。并且用户还可以针对性的调整它的详细度。包括要不要提醒标题级别、标题字号及颜色,操作提示等等。


另一件有趣的小产品是关于生活中的,一个倒水神器。设计师告诉我,有些杯口比较小,视障者倒水存在高危烫伤风险。但通过他设计的这款产品,不仅口子足够大,且会提醒是否倒满,从根本上解决视障者喝水问题。


听完他的陈述我下意识摸了摸面前的水杯,有种“啊,原来我还能喝水啊”的错觉。


我有些好奇的问他:“你怎么想到的这个需求呢?”


他很感叹的对我说,为了客观的挖掘到视障者的真实需求,他特意蒙上了眼睛。面对着一片漆黑的世界,他有些心慌,觉得原来非常简单的倒水动作都成了难以跨越的问题。最后还不免感叹着说,盲人可真不容易。


正是因为体验了短暂的黑暗,他设身处地的认为盲人需要一个倒水辅具,以帮助其确认杯口,避免烫伤。


我诚挚的为他愿意利用自己专业,帮视障者解决问题的善良感激,并且对他设计的能及时提醒用户杯子是否被注满水的功能点表达赞许。


可我希望他能思考的在深度一点,所以在交流间隙,我拿出一个一次性纸杯,捏了几颗茶叶放进去,为他倒上了一杯水。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感受到他蒙上眼睛时候所以为的最大问题,在真实的用户面前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跨越。


一个普通人蒙上眼睛固然能对失去视觉拥有一定的感知,但它并无法代替一个完整视障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毕竟,你是临时失明,你明白揭开眼罩你依然是你,所以你能感受到的只是失去视力的恐惧,远没到接纳甚至拥抱的阶段。


而一位真实的视障人,失明是个客观事实,度过最初的恐惧、排斥,消极之后,还是得起身生活,为工作奔波。此时,人类多样性的生存能力就会本能的被激发起来,使他开始掌握更多不用视觉也必须完成的技能,比如往小杯子里倒水。


能力偏见是产品设计中最隐性的陷阱


一款产品诞生之初往往我们最期望得到一些来自用户的真实反馈。可你知道吗?一些用户的反馈被按预期修改后,可能成为另一些用户的苦恼。


比如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分享的那篇《包容性背后我们究竟在满足什么》的文章点击这里查看,其中提及的用户反馈让短视频产品经理迷惘的案例就很典型。


图片 3一只猫,途中文字:这可咋整


每个用户都在以自己理解的视角进行着最贴合自身的反馈,这种衡量反馈是否好是以反馈者自身为准的。


作为信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拥护者与践行者,我觉得设计师要学的第一课就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只是肉眼所见的生理性的,也包括认知和新事物接受与学习等其他更隐性方面。


那是不是说用户反馈在产品设计环节中并没那么重要?


显而易见并不是,且我必须再次强调行业内人尽皆知的一个观点:一款产品从诞生到成长,用户的陪伴式反馈起着至关重要的价值。


可用户反馈是基于自身的反馈,这很容易形成能力偏见,进而一些人好用,影响到另一些人啊?


这正是需要我们专业的、有着对信息无障碍包容性设计理念的设计师们的地方啊。


每个用户在基于自身的使用提供她最真实的反馈,反馈的构成包括了他的性别、年龄、喜好,学习能力等多个背景信息,最终构成了一条他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产品的赞许。


作为产品的设计者,你可以看到全部人的反馈,相反每个用户原则上都不能这么全面、完整的读取到其他所有人的反馈。结合你自己的专业储备,你有义务梳理出一条线,尽可能排除掉由于主观或极端之下产生的过好或过坏的信息。


最后把这些反馈融入到你最初设计产品时定下的总风格和框架里去。


包容性设计从不是让一款风格独特的应用趋于同质化,它的目标永远是把这么独特的韵味能够无差别的带到每个人身边。这不该因其生理或心理差异而发生什么不同和变质。


某社交产品在多年呼吁后,总算为自己的平台加上了图片文字提取能力。这项特性能及时的让使用它的视障者了解包括屏幕截图在内的一系列含有文本的图像所要表达的具体信息。当然,对于普通人而言,将图像中的文本复制或分享也变的更加方便快捷。


这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满了包容性味道的功能,它的最核心部分是让用户及时以文本形式了解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至于其他的翻译、选择,分享等都要排在内容获取之后才有可能被触发的进一步操作。


然而,后来它针对无障碍用户微调了一下,致使从原来的文本朗读,变成了逐字朗读。一位使用屏幕阅读器的用户若想完整的浏览一张带有100个字词的图像时,手指可能要在屏幕上滑动 100 下。


整个体验感明显下滑。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因为该社交应用要让屏幕阅读器用户也能支持对识别内容自由点选的能力。就像一大段内容里,只想选出某一句话或一个词进行复制分享。


我已经很久没在使用过这项功能了,想要用它朗读一张满是文字信息的图片真的太难受了。由于不在通过它看图片里的文本信息,那些针对从图像中提取文字后的进一步功能操作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这是个非常贴切的舍本逐末的设计点功能,设计师没有搞清楚这个功能点最核心的部分正是帮用户把图片转译成文本,且能第一时间被听取到完整内容。这是根本的地基,其他的选择文字、复制粘贴,都是在充分了解内容后下一步的操作。


为了下一步能操作而牺牲这一步的基础体验,下一步哪里还能有与用户见面的机会啊。


收到一些用户反馈后,貌似设计师也很委屈,是他们(视障用户)一直提说想要自由点选,跟普通用户一样的支持能力。


可这根本不该,也不可能是用户的问题。用户想要完整使用所有功能本身是合理的诉求,但用户并不希望以失去基础体验作为代价。


作为设计师或产品,一刀切的采用了这种实现方式让我无法感受到任何属于他专业的能力体现在哪里。


或许有个别用户给予了他这么做的信心,例如有许多屏幕阅读器技巧某种程度上可以部分改善当前糟糕的体验。而这,正是能力偏见的一种直观展现。


不分你和我,才能诞生最包容的设计


我碰到一些设计师的开场白一般是:


“你好,我打算为你们做一款产品,我能和你聊聊吗?”


要不就是:“我这项功能对我们而言是这样就行了,不知道对你们来说会不会有问题,我们探讨一下?”


再不就是一种救世主或居高临下,尽管口中很有礼貌,但你明显会感觉到那种出于一个所谓见全人的高高在上在低头希望拉你一把的错觉式交流。


图片 4一只无奈的猫咪


当然,以上是我简单的列举,相当多交流过的设计师和产品都还是真正在已平视的心态试图做好无障碍设计工作的。


比如我在南京出差时的一位某大场设计人员,在全程跟访用户的过程中一直保持了相当好的耐心与尊重。


尽管用户看不见,但对真正友善和平等的感知,是非常清晰的。因而往往这种氛围下,设计人员能够获得更多真正有直达心底的收获和认识。


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下普遍对残障的态度,想要过分要求设计师和产品能彻底脱离这套社会型残障意识重新构建新认知还是有很长路要走。


可作为引领时尚,注定是弄潮儿的设计师和产品来说,我们有义务以正确的心态,迅速与包容性设计融为一体。这是对个体和时代最好的点缀。


做好一款充满包容性气息的产品首先就要摒弃掉你和我,你们和我们,或者他们和她们……


我们必须站在一起,以都将是咱们自己的需求这一基础上发散思考,哪怕是那些面向不同残障用户的功能设计,也当如此。


残障是什么?在我们的用户设计体系里,残障是多种将以不同姿势使用我们产品的普通用户。


哪怕再友善的设计师也难免在设计与残障相关的产品或功能期间,会产生浓烈的同理心,这本身是人性最善的一面。可它的后果也会是,你将始终把他们和我们划分出清晰的界限。


曾经我呼吁大家应当怀着同理心去设计和创造产品,现在我意识到有哪里不对。同理心让你试图靠近我,了解我,帮助我,但同理心永远也无法让你成为我。而这体现在产品设计里则会造成你和我;你们和我们;他们与她们。


对于经常看用户研究体系反过来完善产品的你来说,通过为不同用户打上标签,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无法被标签定义的人,或是人本身存在的多样性差异。


我们经常听长辈们说的一句话是:老了,跟不上新时代这些玩意了。但换种表述是不是也可以说:这个设计太拉跨了,我完全搞不懂。


我们时常对绝大多数人能做到,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反过来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很少思考这种排斥感本身也是设计造成的,设计师是有义务弥补和完善它的。


多样性对所有人都很重要,设计师尤其如此。没有哪一种设计能覆盖所有人,我们当下的设计甚至都没能实现多数人的覆盖。


那,包容性是什么呢?它是面对不同人都能恰如其分呈现出的方式方法,是在任何人使用你设计产品时一刹那产生的归属感,仿佛你刚好是为他所做的一样。


这样的设计,我叫它“不分彼此”的设计。


包容性改变未来,有无障碍相关议题交流,欢迎评论或私信。


完!


本楼来自:

发表于:2023-04-25 07:43
5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