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除夕三不空,来年不受穷”,有什么道理吗?

很快就过年了,大家都知道每年一到除夕讲究多,然而老人口中常说的:“三不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三”又是指哪些东西呢?大家有没有“中招”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每年除夕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那些事儿。


首先可以告诉大家,老人常说的:“除夕三不空”指的是:不空房、不空灯和不空锅。


先说说“不空房”。除夕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寓意团团圆圆,这一天注定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做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等等,这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规矩,认为家里有“人气”才能除“晦气”,新的一年里一家人才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换言之,不空房才能驱赶走晦气,把福气留住,这也是每到年末,大家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从五湖四海赶回家的原因。再说一下为什么“不空灯”。从古至今,咱们中国人都习惯性的在除夕夜里让自家灯火通明,古代是蜡烛、煤油,现代是电灯,而到了某些乡村,除夕夜的时候人们还会在院落里点上高高的火堆等等。虽然载体和媒介不同,但几千年来人们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通过烛火亮光驱赶不吉利的东西,准备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至于其中的道理和内涵,咱们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海里住着一头大怪兽,它的名字叫做“夕”,它每隔365天就会从大海里出来到人类居住的村庄里兴风作浪,吞食家畜,伤人性命。村民为了躲避这头凶兽,每到了岁末的时候都会携家带口的往大山深处躲藏。


直到某一年三十,村子里来了个穿着破旧红棉袄的小女孩,她希望村民们能够施舍给自己一口饭吃,可大家都在逃命根本没人理会她,无奈之下,在村子的最西头,她试着敲开了最后一户人家的大门,里面是一位老奶奶,在得知小女孩的境遇后,拿出了家里不多的食物给了女孩。老奶奶说:“一会凶兽就要来了,孩子你快逃命吧。”女孩反问:“老奶奶你怎么不走呢?”老人摇摇头说:“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女孩感恩老奶奶的饭食,决定留下来,老人拗不过也只好作罢。


不过这个小女孩随后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比如要穿新衣服,要吃美食,还要挂上红灯笼、烧上火等等。老人一开始很纳闷,但转眼想想可能今晚就会被凶兽吃掉,也只好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按照小女孩的吩咐布置,最后老人还把竹子拿到院子里升起了火。


深夜,伴随着一阵轰鸣声,可怕的凶兽如约而至,整个村子都是黑色的,唯独老人家的房子灯火辉煌,显得格外耀眼。凶兽夕还看到老人的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一时气不打一处来,上去就要发难,结果刚爬到屋顶上,就被烟囱里冒出的浓烟熏了个头冒金星,直接摔下来掉到了院子里。这个时候院子里的竹子又噼里啪啦的爆裂了,吓得夕是拔腿就跑。小女孩从屋里走出来,叉着腰哈哈大笑,原来她知道凶兽最怕的就是红色、亮光、火和爆炸声。


1


村民们回到村子里,发现老人和小女孩安然无恙很是奇怪,在听闻驱赶凶兽的整个过程后,都露出了羞愧之色,大家明白了过来,凶兽其实不可怕,只要肯动脑筋,就能够将它赶走。


就在大家要感谢女孩的时候,她却突然神秘的消失了,从此每年的大年三十,人们都会在大门口挂上红灯笼,写上红对联,还要吃年夜饭,燃放爆竹,家家户户的灯火也会彻夜不息,这就是“除夕”的由来。


上面这个故事是一则典型的中国民间传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家里有孩子的朋友,也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传承下去。


最后咱们来说说“不空锅”的规矩。其实这个大家多多少少都能体会到,每年除夕的时候,不管在哪里,有多少人,大家都希望把年夜饭做的丰盛一些,哪怕是剩下,也千万不能不够。古时候,由于生产力有限,普通老百姓自然不会像现代人一样吃上丰盛的年夜饭,但也会全力以赴,比如会在锅里做很多的米饭或者馒头等主食,并且会刻意让多余的留在锅中,意思是年年有余,并且期盼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旱涝保收,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之情。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发迹之前穷困潦倒,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一天跑到一户人家的厨房,看到这家人厨房中也是空空如也,他气不过,直接把锅给偷走了。可回头想想这实在是断人后路的事情,不太妥,于是又悄悄送了回去。


后来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消灭了陈友谅,顺利登基做了皇帝,回忆起昔日偷锅的经历感慨良多,于是下令除夕时家家户户不能空锅,至少里面要有米饭好馒头,就这样,大家约定成俗,逐渐成为了一种节日习俗。好了,今天咱们就聊到这里吧。大家之前听说过“三不空”的说法吗?在你的家乡,每年除夕还有哪些你认为“独特”的风俗习惯呢?

发表于:2023-01-04 14:14
2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