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职业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50年代,政府集中帮扶盲人就业开办了好几个职业培训班,当年为盲人们举办的培训班中并不是只有按摩,同期举行的还有编织学习班、农业生产班、音乐学习班等。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发展下来的却只有按摩和音乐,而大部分盲人从事的是按摩推拿,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此后无数盲人共同的命运,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提到按摩,大家就认为盲人做这个最合适的历史根源,已经成为映客在盲人身上的特有标签。在这之后,盲人按摩蓬勃发展,具体细节我也不是很清楚,大概第1个高峰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据前辈们说那时的盲人按摩可赚钱了。随着盲人按摩队伍的不断壮大,大街小巷的盲人按摩店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逐渐加大,同时市场也日趋饱和,大家的生意普遍不好做,这大概是全国盲人按摩目前的现状,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盲人按摩目前的状态是这样的:,从学历层面看,整体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整个盲人推拿师的构成要素由6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当地残联或盲校组织的短期培训班培养出来的按摩师,二是散见于各大按摩场所的,未接受过正规系统教育(包括未参加短期培训班)的盲人按摩师,他们或因家庭原因,或因信息闭塞,根本不知道有盲校,甚至从来没上过学,通过残联打听到某家按摩店,然后跟着店里的师傅学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工作了;,三是经过三年学习毕业的具有全日制中专学历的按摩师,四是毕业于高等特殊教育学院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按摩师;五是通过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具有成人自考函授本科学历的按摩师,六是极少数通过其他途径(如极个别普通大学)或海外继续深造归国的按摩师,其中第1、2、3类在按摩店最多,第4类次之,第5类不是很了解,大概在按摩店的也不少,第6类更不了解。而且盲人按摩流动性很大,来自全国各地的盲人分散在各个按摩店,经常是换了一批又一批。,铺垫了这么多,接下来可以转入正题了。通过上述分析,题主可以仔细想一下,我们就算盲人按摩发展了80年吧,以历史的眼光看,目前所有盲人按摩师的年龄层次结构是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其中主要劳动力的年龄范围在70后至90后之间,加上现在盲校招生人数也相对恒定,绝大多数上过盲校的视障者都可接受中专教育,把这些构成盲人推拿师要素的人群加起来,同时再考虑到按摩推拿的人员流动性,这么多人应该是有的,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在这整个构成要素中,把盲人推拿的历史进程考虑进去,社会人士的数量一定比受过正规系统教育的推拿师数量要大很多,就算其中有浑水摸鱼的(比如普通养生会所或推拿店冒充盲人按摩的)即便有也一定是少数,而且盲人按摩店在当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备案是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所以写着盲人按摩或推拿字样的绝大多数都是真实的。,下面说几句与本题无关的话,大家认为忙人最适合做按摩,得出这样的判断完全是因为忽略了盲人按摩的发展历程,看到大街小巷有这么多按摩店就想当然地得出了结论,实际上只不过是历史的选择而已,一定要说有什么直接优势我看也没有,如果您们一定要说眼睛看不见,触觉更灵敏云云,那我觉得这就好像说,看不见真好,可以避免看到这个浮躁的社会,内心更加安宁一样好笑,要说拿这话安慰一下盲人还勉强说得过去,要真这么认为那就显得10分鸡肋了,试想,看不见有这么多优势,为什么我们要渴望光明,难道这都是痴人说梦吗?现在普通大学正在为我们敞开大门,让后来的残障者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更加说明盲人按摩没有什么优势,如果真的有优势,那怎么那么多盲人不想做按摩?国家还要允许盲人参加普通高考呢,还是希望大家能摆脱自身思维中存在的认知定势,最后再附上一个本人的长篇大论吧,希望大家对盲人按摩的认识更加客观理性。

发表于:2022-08-10 22:44
6个回复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回复。 登录 注册